任命進士及第的大唐探花王承龍為大月氏都護府掌書記,全面協助蘇都護的工作。
在康居城修建文廟,由王承龍主持修建。
任命王承龍為大月氏都護府府學博士,主持都護府的高等教育。
任命王承龍為大月氏王國副相,兼教育大臣,主抓教育工作,負責在各縣建立縣學,普及初等教育與大唐文字。
建立康居職業技術學院,任命陳有才為山長,向教育大臣王承龍負責,為王國培養技術人才。
封王承龍為翕侯,封地在曹國的郊區,特許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因為駱公子在大夏沒有參加御前會議,所有提名都由小帥親自完成。
王承龍出身弘文館,弘文館本來就是大唐宰相的搖籃。如今他在大月氏王國和都護府裡封的官兒再大,眾臣自然都是誰也沒有意見,有本事你也搞個進士及第去啊。
王承龍在長安名聲狼藉,辭官歸隱,到了大月氏都護府,一下子被提拔重用,成了小帥的親信,小帥手下從此有了四個重臣。
王承龍作為重臣之一,被授予了臨機專斷的權力,同時也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專項基金。
雖然他目前主要負責振興王國的教育,但副相和掌書記的職務顯然範圍大大超出。群臣都明白,小帥這是把王承龍當成白斯文大祿位置的繼承人培養。
王承龍瞬間多了五個頭銜,想必不會再有時間去河邊喝酒,但酒肆那裡並沒有失望。小帥和王探花相逢的遊船改了名字,叫通神坊,據說本來想叫通天坊或騰龍坊的,被明白人制止了。
小帥和王承龍坐過的座位被標了高價,還是有無數的客人以坐到那裡喝酒為榮。以後都護府的讀書人都要到船上聚一聚,沾沾喜氣,希望能多些被提拔的機會。
石橋上刻上了小帥的詩句“倚馬立斜橋,滿樓紅袖招。”旁邊的青樓顧客盈門,姑娘們在樓上向客人招手成了傳統。
王承龍自己都沒想到,小帥答應的封侯拜相,一天後就實現了。
雖然西域的翕侯和副相沒法兒跟大唐比,但領地和收入並不少。而且,大月氏國人口幾達大唐的三分之一,也已經不算小國了。
小帥對駱公子帶來的儒生們的接待聲勢浩大,隨後接見了大唐派來的道士們就比較敷衍了。
道士們為首的是出身驪山降聖觀的道士可逆真人,人家帶了大唐賜的大批資金,在康居城籌建朝元閣。小帥只是常規地表示了歡迎,囑咐白斯文在城內劃地開建,好好招待便算完。
至於道觀建成後,在這遍地光明神信徒的康居城,能有多少香火,小帥相當不看好,也不太關心。
十二天後,永徽元年十月二十,邵樹德帶領鐵門關諸將,及名親隨五十人,到達康居城。
小帥和鐵門關的幾位義兄弟已經一年多沒見,親自出康居城五里相迎。
鐵門關距康居城三千多里,邵樹德諸將二十天內就趕到了,顯然是倍道而行,星夜趕路。
小帥見到這五十人的小隊的時候,諸將滿身征塵,但一個個精神飽滿。五十人皆一身黑甲,隊伍嚴整,行軍悄無聲息,唯有整齊的馬蹄聲如鼓點兒踏在迎接眾人的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