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領主不再需求之後,鐵匠們就失業了,隨著鐵匠的失業,從而引發了一系列更加難以掌控的事情出現。他們開始受各村的僱傭,秘密為他們打造劣質武器,至於盔甲這種東西,他們還是有點匹數的,並沒有碰。
獲得了專為殺人而生的武器後,流血事件引發了更大規模的混亂,甚至有一位男爵就死在的衝突中,這也給所有貴族敲響了警鐘。
貴族們只好捏著鼻子,把這些鐵匠都重新召回自己的麾下,由他們養著。
看著日漸減少的財富,他們的心都在滴血,每個人都變得有些神經兮兮的,他們甚至開始圈養盜匪,洗劫其他家族的商隊和土地。
然而紙始終是包不住火的,一些貴族很快就暴露出來,引起了連番亂戰。
隨後各國紛紛啟動開拓法令,更是讓哈斯廷斯王國的貴族們十分眼紅,這喚起了他們對土地的渴望,他們開始轉移自己的視線,將目光對準了領國的土地。
越來越多的土地糾紛推動著他們獲取更多的土地,也正是因為他們不和異族接壤,無法開闢新的領土,由領民到貴族再到國王,對於土地的渴求蓋過了一切。
他們幾乎沒有選擇,只能對同為人類的其他王國開戰。
當然,就算是有選擇,你也不知道他們會將目光對準何處。
在聽聞了獸人異動的訊息之後,與羅德王國接壤的哈斯廷斯王國的國王便有些蠢蠢欲動。
在召開了全國性的貴族議會之後,他們一致決定將開拓的目標對準了羅德王國。
只是羅德王國面臨著獸人的威脅,讓國王陛下有些下不定決心。他怕這樣做之後會被釘在人類的恥辱柱上,受到人們的唾棄。
當然王國之中並不缺少聰明人,他們一方面勸說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看看現在第一帝國的名聲就知道了,這點醒了國王陛下,只是他還沒有下定最終的決心。
他們決定推動平民去土地的渴望,讓他們由內部矛盾轉化為對外的矛盾,這樣他們至少不會被自己的國民唾棄,因為這是大家做出的決定。
直到這時,國王陛下這才算是真正的下定了決心,只要不被本國的國民唾棄,他就沒有被推翻的藉口和理由,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他都依然能坐在國王的寶座上。
雖然他並不認為自己會失敗罷了,但是謹慎才是他能一直掌控這個王國的法寶。
哈斯廷斯國王知道,土地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了,再不解決,也許哈斯廷斯王國都將覆滅在內部矛盾之中。就算他們挺了過來,內部矛盾重重的他們,也必然面對來自其它三國的攻擊。
佔據了豐腴之地的他們,可是一直被其它三國惦記著的。
而且根據探子回報,因為重啟開拓法令的問題,其它兩國都在與異族的關係降到了冰點。
至於為什麼不選其它兩國開戰,則是因為兩國接壤且已經結盟,比起進攻他們,自然還是進攻羅德王國來的容易一些。
一者是自我毀滅,一者是毀滅他人,眾多貴族都知道該怎麼選,輪到哈斯廷斯王國他就沒得選了,思慮良久之下,哈斯廷斯國王同意了這個請求。
為此他們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宣傳攻勢,稱在其它國王地廣人稀,甚至就連領土內還有其它異族盤踞,並稱這才是他們重啟開拓法案的原因。
他們的不作為顯然是對土地的褻瀆,這對為了一點土地就能爭得頭破血流的哈斯廷斯人來說,顯然是不可原諒的。
他們不懂什麼大道理,但是透過無數次的衝突,領主的一次次寬容,甚至是自掏腰包,來補貼在衝突中死亡的人,他們自覺也有些對不住自己的領主。
其實這些只是這些領主該做的事情,他們這麼做無非就是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罷了,哪有那麼多無緣無故的關愛,只是連字都不認識的他們,根本無法瞭解其中的奧秘。
在王國的推動之下,底層的平民們開始將目光轉向外面,他們才發現,原來外面的土地如此的寬廣。
隨著宣傳的繼續,越來越多的人自發的加入了領主的衛隊,成為了一名名士兵,這也讓這些貴族的軍力日益膨脹起來。
手握重兵的他們,同時也開始對這一場戰爭充滿了期待。
榮譽和土地,這一切似乎都變得唾手可得起來。
邊境的摩擦日漸劇烈,從一開始的互相襲擊哨站,到現在已經開始互相洗劫村莊了。
聽聞羅德王國居然敢洗劫他們的村莊,哈斯廷斯人怒不可恕,他們紛紛糾集在一起,企圖以平民之身來完成他們的復仇,只是被自己的領主擋下了。
在他們看來,這簡直就是找死的行為,沒有武裝的平民,面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根本毫無反抗之力,他們以為這是村莊中的鬥毆嗎?
雖然勸回了人民,但是他們也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被迫’去洗劫領國的村莊,來充實他們的財富,一邊享受著領民的愛戴,一邊洗劫村莊,這樣的日子,他們連做夢都沒有想到過。
雙方的流血衝突的擴大已經不可避免,這裡面當然也少不了一些羅德王國貴族的推動,他們垂涎這塊土地已久,更多的則是不得已而為之。
......
“伯爵大人,你可要為我做主啊,我的領地上已經有三個村莊被北方蠢驢給洗劫了,士兵更是損失慘重。”
亞倫男爵之所以這麼慘,只是因為當時囤積的武器盔甲實在太多,他已經養不起那幾十名鐵匠了,無奈之下他選擇了將儲存的盔甲全部賣給了隔壁的敵對領主。
再由隔壁的領主販賣到羅德王國的各個領地,因為哈斯廷斯王國的裝備一直以質量而著稱,根本不愁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