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一點扶蘇一直在報紙上強調,那就是無論對國內還是國外,商業上絕對是一視同仁。
國外的貴族和商隊來到咸陽城憑國庫券兌換相應的優惠點數。
而國內的舊貴族如果要想在這條路上獲得自己的商業利益,同樣也要向大秦帝國上繳商業稅和過路費。
這些舊貴族他們也都有自己的生意和工廠,不可能僅把自己的貨品賣給大秦帝國百姓,他們也有出口要求。
所以出口就要上那條路,同樣也要被大秦帝國收取出口關稅。
扶蘇給出的理由是,這條路是那些外國貴族捐資建造的,不可能讓你們的商隊免費上。
所以這對國內的貴族來講,如果再不出手捐贈修路錢的話,未來勢必要在商業交流當中
(本章未完,請翻頁)
落入下風。
這些大秦帝國本土的商業貴族們此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紛紛衝到咸陽向咸陽城各個部門託關係找人想要捐贈修路款。
扶蘇看到捐贈的人多起來的時候,他覺得成立新部門的時機已經到了。
扶蘇之前在收取外國貴族的捐贈物資的時候,只將這些捐助款納入到外交部門裡部的一個下轄小部門。
現在那個部門已經富的流油。
不過當國內的人也開始想要拿出自己的金錢的時候,扶蘇覺得銀行可以建立了。
扶蘇在一天早會的時候召集文武百官,把這個新部門的成立計劃告訴他們這些人。
這些官員並不理解這個所謂的銀行到底是做什麼的,扶蘇現在也不期待他們理解。
扶蘇想要做的是把銀行儘快建立起來,快速的吸收民間資本為自己所用。
他現在覺得整個大秦帝國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可能都從自己的國庫裡向外輸出。
他每年的稅收才多少?
他要用貴族手中的錢來為自己跟百姓做事。
這也是他從當初那個社會體系當中學到的,只是做法跟當初那些zb家是反過來而已。
但現在,他做的事情卻不一樣,對百姓有好處,才能更加長遠的發展。
他會拿著這筆錢去做他應該做的事。
為了讓銀行快速建立起來,扶蘇設定當前的銀行職能非常非常簡單。
僅僅是吸收那些有捐款需求的新貴族和舊貴族對於道路修建所捐贈的款項。
同時在銀行裡發給他們對應數額的國庫券。
這些資金他們統一放到銀行裡。
扶蘇這人辦事效率很高,雖然大臣們大多數對銀行是什麼東西還是一臉懵逼。
不過還是在得到眾位大臣的一致支援以後,他馬上就開始佈局銀行的建設。
扶蘇為了方便,在咸陽城中心的一個靠近咸陽宮的地方搬遷一部分百姓。
將他們的房屋進行拆遷,在這裡建立了大秦帝國第一座銀行,大秦帝國銀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