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年輕之時,是為反秦先鋒,和那個沛公苟且在一起,多次給我們帝國帶來麻煩,這人有二心!”
“蕭丞相,你說呢?”
蕭何何等聰明,張良當年和沛公劉邦反叛大秦這是天下皆知的事實。
可是扶蘇皇帝卻沒有追究這兩人的責任,相反,還給了那個張良一個官職。
這說明什麼?
傻子都知道,蕭何不相信那個王綰不知道。
蕭何轉過身對王綰說道:“王御史,張良的才能天下盡知,你我也知,事到如今,正用人之際,那些陳年舊事,不提也罷。”
王綰立刻回擊道:“陳年舊事!那是叛逆大罪!蕭丞相難道想回避問題麼?”
蕭何道:“張良這些年在沛縣政績顯赫,已無反叛之行,王御史何必抓著那些不放!”
蕭何的意思很明顯,這可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是當今聖上的意思,包括當年,赦免沛公劉邦和張良的也是扶蘇。
扶蘇看著這兩個人,心中覺得好笑。
史書中記載,那個張良還曾經刺殺過始皇帝。
如果他們知道這個事兒,怕是連蕭何都不敢舉薦他了吧。
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張良在扶蘇穿越前的世界,是西漢王朝的立國功臣。
他當然敢說自己曾經刺殺前朝皇帝。
但是這裡是秦國,秦國依然統治著這個江山。
那個張良就算給他十個膽子,也不會說出自己曾經刺殺過始皇帝。
現在估計就在沛縣安心地做自己的小官,根本不會想到自己還有被啟用的一天。
這件事兒,估計在這個世界上,也就扶蘇和張良兩個人知道了。
丞相蕭何和御史大夫王綰還在朝堂上爭論,大有理論論戰的趨勢。
陳平在文官佇列當中,抬眼看了扶蘇一眼,只見扶蘇面帶淺淺的微笑,好似看戲一般。
看著眼前的這兩個人在那裡爭吵。
別人可能不知道,但是陳平卻是知道。
蕭何舉薦張良,是扶蘇皇帝的意思,而這個意思,就是由自己婉轉傳達給蕭何的。
扶蘇看差不多了,沉聲道:“好啦!”
兩人雖然爭吵聲音大,但是依然在扶蘇的話語沒落地之前,便停止了爭論。
朝堂之內瞬間恢復了安靜。
只見扶蘇站起身,對著王綰說道:“王御史,你有什麼好的人才舉薦麼?”
王綰此時卻不作聲,他不傻,知道自己表演得差不多了。
但是皇帝問了,自己又不能不提。
所以王綰作揖說道:“臣以為,刑部東方朔可承擔此重任。”
東方朔就站在文官佇列中,聽到那個王綰竟然把自己當炮灰扔出來,立刻從佇列中走出。
東方朔舉手作揖道:“陛下,臣自覺能力尚淺,且刑部案件積壓,實無精力!”
只見扶蘇緩緩地坐回了自己的龍椅。
沉思片刻以後,便抬起頭來對身邊的太監說道:“傳我的旨意,招沛縣張良進咸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