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一個說法是,在遠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盤古’,在勞動中積累了栽培水稻的經驗,年年豐收,後來他與龍王的女兒結婚,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新橫。一次兒子冒犯了母親,龍女一氣之下,返回龍宮,再不回來。‘盤古’沒有辦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盤古死去,新橫從此遭到繼母虐待,幾乎被害。他忍無可忍,便上天控告繼母,併發誓要毀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繼母知道後,萬分後悔,終於與新橫和好,並於每年六月六日,盤古逝世這天,殺豬宰鴨,做粑粑、供祭盤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農在六月六日都舉行祭盤古,供祖先的活動,以示子孫延續、五穀豐登,年復一年,就形成了這個民族。
“六月六節還有一種說法是,也是關於布依族,說從前有個叫抵師的布依族後生,聰明能幹,開朗樂觀,而且有動人的歌喉。他常在農活之隙,引吭高歌,他的歌聲和人品感動了玉帝的一個女兒,她下到人間與抵師結為百年之好,夫妻百般恩愛。誰知好景不長。不久,仙女下凡的事讓玉帝知道,他不允許自己的女兒與凡人婚配,就派天神下凡拆散了這一對恩愛夫妻。離別時,仙女含淚送給抵師一隻寶葫蘆,告訴他,每年的六月初六她將在南天門與他遙見一面。抵師遵囑不再續娶,並於每年六月六到河邊與天上的妻子相望,直到享盡天年為止。
“後來,布依族人為歌頌他們堅貞的愛情和表達對仙女贈送寶葫蘆的謝意,每年六月初六這一天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而侗族人對於‘六月六’僅次於過年。這一天,甲寨的姑娘要在寨門前攔一道繩子,上面插上一些巴茅,地上擺上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酒具。乙寨的小夥子要進甲寨,姑娘們便唱攔門歌:‘標緻小夥哪方來?是鷹遠飛或來玩?借問哥哥哪裡走?未進侗寨先歌盤。’小夥子答唱:‘後生有緣來做伴,雙燕遠飛有家還。屋簷樓下把窩做,早出晚歸要團圓。’就這樣,小夥子要被姑娘們盤唱許多首歌才準進寨子。
“到晚上吃飯,盤歌繼續,每飲一杯酒就必須對一首歌,小夥子如果對不上,就要被罰喝酒,稱為‘啞杯’,後來,姑娘小夥們聚在一起,姑娘們或繡花、或納鞋墊,小夥子們則彈著琵琶,拉著牛腿琴,與姑娘們低聲吟唱著情歌。這種對歌,就叫‘行歌坐月’,侗語的意思就是‘月下對歌交流感情’。等到歌唱完,天也差不多亮了,姑娘們拿出油茶招呼小夥子,大家吃完才散去。臨行前,姑娘們將小夥子們送到寨門,唱著歌送小夥子遠去。
“六月六,這個日子對於每個民族來說,它都有一個節日的來歷,這或許與六這個數字有關,因為‘六六’兩字表示著大順的意思。”羅叔叔說道。
“羅叔叔,還有些什麼節日傳說和它的來歷,特別是少數民數的,請你都給我們講一講!”田理麥說道。
“田理麥,要都講,恐怕有些困難,我還講兩個節日,那就是中秋節和三月三這兩個節日,別的今後有時間了再講。”羅叔叔說道。
“爸爸,你先講中秋節吧,我們小時候常聽人們講,八月十五開天門,這中秋節與開天門是怎樣的一個傳說?”羅思思說道。
“思兒,八月十五開天門也是傳說。據說,農曆八月十五的晚上,天門要開。天門開的時候,要是看到辦喜事的話,你的運氣就好。要是看到辦喪事的話,你一定要背時。
“從前,有弟兄倆,哥哥是個老好人,弟弟則奸猾些。弟兄倆分家各過各的。這天,哥哥去算八字。八字先生見他老實巴交,就說:‘你這八字不好哦!你看嘛,你這裡犯煞,這裡也犯煞,好幾重煞!常言說,七煞八煞,疙疙瘩瘩,牛事不發馬事發。今年你做事不順,病痛也不少,可要小心點!’哥哥聽了八字先生的話嚇壞了。回去後,一天到晚都提心吊膽的。
“弟弟也去找那個先生算八字。先生見他精靈,盡說好聽的,說他八字好,紅運當頭,要是去做生意,一定賺大錢。弟弟聽了歡喜極了,丟了莊稼去做生意。
“八月十五那天晚上,哥哥在床上睡著了,恍恍惚惚的,有個老婆婆喊他起來。那老婆婆對他說:‘你生氣做什麼,八字先生說的話信不得,他算得不準!你快點來,看你的命到底好還是壞,像不像八字先生說的那樣。’哥哥趕忙爬起來,跟老婆婆跑出門。老婆婆朝天上一指,叫哥哥看。哥哥抬起腦殼朝老婆婆指的方向一看:嗨喲,天門大大開著,一串串人從裡頭走出來,抬著大紅花轎,吹吹打打好不熱鬧,是在接新媳婦!哥哥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就問老婆婆。老婆婆對他說:‘今天是八月十五,八月十五南天門要開。你不是看到了嗎?你看到的是在辦喜事,看到辦喜事運氣就好。你切莫相信八字先生的鬼話,你只要多謝謝南天門的土地,多給他燒炷香,多敬他好酒好菜,保你往後年年八月十五天門開的時候,都看到辦喜事。’
“原來,那老婆婆是南天門上的土地公公的老婆,也就是土地婆婆。說起南天門的土地公公,他雖然管得寬,殊不知個個菩薩都有人敬,唯獨他沒得人敬。他見一點油水都撈不到,就想了個辦法,八月十五晚上,悄悄把南天門開啟,弄得熱熱鬧鬧的。又叫土地婆婆下凡來,把哥哥引出門看。哥哥聽了土地婆婆的話,歡喜得很,弄了不少好吃的東西招待她。事後,他又照土地婆婆說的那樣,經常弄些好酒好菜,燒香點燭敬南天門土地公公。南天門土地公公受了香火,也就經常幫哥哥的忙。這樣一來,那年哥哥確實平平安安地過去了。
“弟弟從來沒做過生意,一做就蝕本。弟弟心想,狗兒八字先生胡猜瞎算!他說哥哥做事不順遂,病痛多,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他說我有運氣,怎麼我這麼倒黴?想來想去想不明白,就跑去問哥哥,哥哥把遇到的土地婆婆和自己燒香點燭用好酒好菜敬南天門土地公公的事情全告訴了弟弟。弟弟聽後,也學著象哥哥那樣去做。而此時的南天門土地公公由於私開天門,哄凡間人的香火供奉違犯了天條,玉帝知道後,便派人把南天土地公公抓去打了五百大棍。一頓棍子打完,土地公公奄奄一息,早斷了氣,被打死了!
“南天門土地公公被打死後,玉帝就命人用棺材把他裝起抬出南天門。那天,也正好是八月十五晚上,弟弟去看的時候,恰恰看到那些抬著土地公公的人走出南天門發喪。因此,後來就傳說是天門開時看到辦喜事就有好運,看到辦喪事就要走背運。”羅叔叔講述道。
“爸爸,關於中秋節除了這開天門的故事外,還有許多的神話故事,你是不是一併也講講?”羅思思又說道。
“思兒,你不說,爸爸也是要講的,既然田理麥和你雯雯姐需要,我就講出來!”羅叔叔說道。
“謝謝羅叔叔。”田理麥和蔣雯雯幾乎是同時說道。
羅叔叔說道:“關於中秋節的故事我知道的一共有六則,下面我就一個一個地講。”
於是羅叔叔又開始講述:
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十分懊悔地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就是由此形成。
故事二: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為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仙人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作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故事三:玉兔搗藥
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羅叔叔講完前三個故事之後說道:“剛才我講的三個中秋故事處處帶有神話傳說的影子,關於三者之間的聯絡,也有這樣的傳說,說是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姮娥也就是嫦娥保管。羿的學生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姮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裡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羅叔叔停頓了一下,看了看田理麥和蔣雯雯繼續說道:“接下來,我要講的三個傳說則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型,與知名歷史人物和史料記載緊密聯絡。”接著,羅叔叔講了下面三則傳說。
故事四: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月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故事五: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裡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故事六:月下獨酌
詩人李白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羅叔叔講完了中秋節的故事,羅思思故伎重演,看了看田理麥說道:“哥,你和雯雯姐是不是聽爸講傳說故事累了,我們還是講幾則笑話後再請我爸爸繼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