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希望與圖騰> 第三五四章 石阡的自然風光(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五四章 石阡的自然風光(二) (1 / 2)

一行人繼續在導遊黃桂蓉的引導下往前走。導遊黃桂蓉繼續進行著講解:

“好,吳總和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通天道和老虎洞這裡,你們看這棧道,很陡峭、狹窄當地人把這裡叫做通天道,當時在這亭子的地方有一座樓臺,由於歷史原因,在除四舊的時候被毀壞掉了。傳說,許多剛修煉成的神仙都是從這裡經過登仙樓再上九霄殿的,所以這道叫做通天道,這件事情被深山的一隻老虎聽說了,它也想成為神仙,所以跑來這裡修道,正好這裡有個可以躲避風雨的洞,於是兇猛成性的老虎便在洞裡修道禪坐,當時許多居住在苗寨的人們經常要從這經過上山採藥砍柴,嗜殺的老虎由於想成仙,沒有傷害過往的人畜,這樣過了七七四十九天後,感動了在將軍巖那裡已經成神的將軍,奏明天帝,最後老虎也成為了虎神。好了!大家上到這裡也覺得累了吧!現在小憩一會,順便也沾沾這裡的仙氣吧!”

一行人隨著導遊黃桂蓉在此停留了一會兒之後才繼續前行。

“各位朋友,剛才我們看到的就是我們苗家人的圖騰——楓樹。關於苗家的遠祖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我們這裡的苗家人,說遠古時有棵楓樹被砍倒後,楓樹的樹根變成了布穀鳥和黃鸝,樹梢變成了天鵝,而樹心就變成了蝴蝶媽媽(苗語蝴蝶媽媽為‘妹榜妹留’),蛀蟲蛀開了樹皮,蝴蝶媽媽就出世了,蝴蝶媽媽在十二歲的時候就開始談情說愛了,她和水泡在河邊的漩水灘戀愛,當時還有魚和蝦也在獻殷情追求蝴蝶媽媽,可蝴蝶媽媽十分忠貞,不為所動。最後和水泡談了十二夜的戀愛,生下了十二個金蛋,可蝴蝶媽媽自己不會孵蛋,就請來天鵝幫自己。

“天鵝孵了十二個月後,其中的十一隻蛋孵化出了雷公、水龍、蛇、老虎、羊、大象、野豬、狗、兔子、黃鼠狼、熊這十一種動物。剩下的一個金蛋怎麼也孵化不出來,這時候天鵝以為是時間太長不能孵化,打算把它給啄破,正要啄破的時候,突然從金蛋裡發出了聲音:“別啄破我,再等兩天我就出來了”,於是又過了兩天,這最後一隻金蛋終於孵化了,孵化出來的正是我們苗家的遠祖——姜央。

“這樣從楓樹——蝴蝶媽媽——遠祖姜央,自然便把楓樹作為了我們苗家的圖騰去崇拜了。

“一直到現在苗家都有種植楓樹的習俗,而且根據種植的地點和原因都有許多說法:一、如果在村寨種植楓樹,意在保護村寨安寧;二、在橋頭種植楓木,意在讓其護送人們順利過橋;三、在田壩種植楓樹,意在讓其保佑五穀豐登等等。家裡有人久病不愈的病人時,到大楓樹下給它燒香、叩頭、掛紅,請求驅走病魔。”黃桂蓉講解道。

一行人到了古屯堡邊,導遊黃桂蓉指著古屯堡介紹道:

“公元一五五三年,蘭氏家族在蘭正徳的帶領下由福建逃往今貴州省石阡縣中壩鎮青巖村河口,見地勢顯要,易守難攻,便在此定居下來,並帶領蘭氏家族修建城牆,用以抵禦明王朝軍隊的追擊,求得彈丸生存之地。古屯堡城牆高達六米,寬一米。清朝雍正年間在土司地區實行“改土歸流”,在苗疆內推行武力開疆擴土,在銅仁設裡苗同知。後因滿、漢地主大肆掠奪土地,苗民無法生存,不得不再次‘勇自絕’,掀起了乾嘉苗民大反抗,清庭進一步加強對苗疆地區征剿。於是河口苗疆被征服。

“清王朝在河口設驛道站,並屯軍,築堡四座,以河口苗寨為中心另在其周圍的西邊地根山、東邊馬桑坪、南面的幹河壩修設三座碉堡。苗寨邊牆以堡為中心兩邊各設兩道門卡,門全用石塊砌成。堡的周圍另設有哨所。

“民國二十三年,紅軍一部首長帶領工農紅軍於此整編部隊,並組織當地群眾整修城牆和碉堡,粉碎了敵人的圍追堵截,使紅軍主力長征在此順利透過。

“解放以後,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為各民族共同心願。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農業學大寨運動中,當地村民將河口苗疆邊牆大部分拆下山用以建造糧田,至今僅儲存近一百五十米城牆。為此,今天我們見到的河口苗疆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所見的碉堡已有上百年曆史。”

由於遊覽緩慢,很快便到了中午時分。一行人在一家農家樂餐館吃了中飯。

吃中飯時,導遊黃桂蓉徵求吳總等一行人的意見,說接下來將去凱峽河景區,凱峽河有漂流,不知大家去不去漂流?

吳總用徵詢的眼光看了看大家,問道:“我們既然來了,就去漂一漂怎麼樣?”

田理麥不待別人答話,搶先笑著說道:“旅遊本來就是一種體驗,為什麼不去漂呢?”

蔣副會長勸道:“既然來了,我勸大家都去漂一漂,凱峽河漂流也還是夠刺激的!”

導遊黃桂蓉說道:“如果我們要去參與漂流的話,就要抓緊時間,因為凱峽河漂流有十二公里長,很要一點時間。”

聽說要漂十二公里,蔣雯雯、朱麗雯和金玉耽心自己的體力不支,便都有些猶豫。吳總見了說道:“算了,我們都不要猶豫,既然來了,就漂一漂!”

聽說要參與漂流,導遊黃桂蓉說道:“那好,我們都去漂流,體驗一下那份刺激和衝擊力!由於漂流時不可能給大家進行講解,那我剛才就將凱峽河的相關情況作個介紹!”

導遊黃桂蓉於是介紹起了凱峽河的相關情況。

她說,凱峽河溫泉漂流長十二公里,植被完好,峽谷幽深,灘多水急,瀑布水簾隨處可見。沿河兩岸,奇花異草,古樹密茂,阿娜多姿,是儲存較完好的自然生態盆景園。至上而下,時兒是急流險灘,時而是幽靜峽谷,河水清澈見底,魚翔淺底,蝶戲水面,山色倒影,全程漂流結束後,你一定會覺得美不勝收。

凱峽河沿岸儲存著完好的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中華文木,這些文木,有的樹幹全部伸向河面,有的則乾脆生長在一塊大石頭上,千姿百態,處處是美景。乘船從樹枝下慢慢的漂過,欣賞著自然生態盆景園的美麗,讓人賞心悅目,恍若置身世外桃園。

凱峽河漂流風景最為優美的地方是高橋瀑布風光。

高橋,是貴州省最高的古代石拱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相傳,有一大戶人家,沒有子女,為積公德,造福當地群眾,拿出所有的家產後,還到四面八方去掛公德(民間用於慈善活動的一種籌款方式),經過三年多的時間修建了此石橋。

古人沒有先進的建築設施,是怎麼修建這麼高的橋呢?據老人們說,在修建高橋的過程中,先是把兩岸的參天大樹砍倒,讓大樹的樹幹橫跨在河面的上方,然後站在橫著的樹幹上進行施工,施工用的原材料全是石塊和石灰。石塊經石匠鑿成長方形,和著石灰,一塊一塊的用人工進行搭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