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去年上繳稅收三百萬貫,而這已經是貞觀初年大唐一年的稅收了。
隨著宣州經濟騰飛,各地聞這商機的商賈雲集此地,就算不著到此地,也會留下駐地。
這導致宣州人口大增,據統計,相比初來之時,現在的宣州人口已是翻了三倍有餘,近一百二十萬人口,足足是其他州的數倍。
在充足的人口下,加上合適的政策,高效且廉潔的官員,徹底讓宣州飛起,擋都擋不住。
上月聖旨到來,命他交接政務後立即回京,不得拖延。
但為了和新來的宣州刺史交接清楚,他硬生生耽擱了半月時間,這讓前來宣旨的陳壽著急不已,不止一次前來催促。
而新來的刺史也是熟人。
馬周,這個朝堂的新貴,再次和司農司一般接了姬松的班。
“事情已經交接清楚,你不去公幹跑著來幹嘛?”
看著早已在臺階下等待的馬周,姬松面無表情道。
“侯爺所為,大功與大唐,大功與百姓,馬周不敢不來,也不得不來,更是惶恐下,一以求心安罷了!”
馬周心裡確實惶恐,當初和陛下的奏對此時已經基本完成,關中,隴西,蜀中,江南道等地已經徹底佈局完成。
這些年他東奔西走,就是為了徹底實現眼前這個人當初的設想。
但想到他這些年的刁難,在看看眼前之人,說不嫉妒是假的。
但等他徹底瞭解宣州諸事之後,心裡那點嫉妒早已消失不見。相比侯爺,自己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而侯爺卻是開拓者,想到府庫的物資錢財糧食滿庫滿倉,每年給朝廷上繳的稅收,還有宣州百姓得富足。
政通人和,廉政高效,百姓富足,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等等,將所有的讚美都加在宣州上頭都不為過。
“心安?”
姬松拍了拍馬周的肩膀,道:“今日吾將離開,想必其他官員也將慢慢替換,但本侯還是希望你謹守本分,蕭規曹隨未必不是個好辦法。”
“讀書人都有個臭毛病,那就是自視甚高。宣州不容易,百姓不容易,官員們更不容易。”
“少折騰,多幹實事。宣州現在正在消化這幾年的成果,它們還很脆弱,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有可能夭折,所以它們需要呵護。”
“只有等他們不怕風雨,甚至能自己行走的時候,你就不要管他們了。只要不出原則性問題,任他們自由發展就是。”
馬周認真地聽著,努力記住姬松的每一句話。他知道,這是金玉良言,雖然心有不甘,但看著這短短几年宣州的變化,他捫心自問,這些他比不了。
《青葫劍仙》
來時陛下就以交代,他來宣州是穩定,只要不出錯,自己就大功一件。
可見陛下早已料到今日的場景了吧!
“行了,該說的都說了,不該說的也說了,就不在這裡討人嫌了。”
“走了!”
說完就大步流星朝紅淚走去,紅淚已經有些老了,這次回去是該享享福了。
陳壽看到這位爺終於要出發了,心裡頓時一鬆,臉上頓時浮現出笑意,親自給姬松牽馬。
這是他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