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了!」
李世民大吼一聲,眾人頓時鴉雀無聲!
李世民有些失望地看著下面的這些臣子,房玄齡和杜如晦都老了,現在只想著息事寧人,圖個安穩,早已沒了當初的銳氣。
剩下的將領不是老了,就是眼光不夠長遠,只看到了姬松如此做的危險,卻沒有看到一旦對突厥不管不顧,接下來大唐將要面對的局面將是何等的艱難!
他環顧一週,最後看向丹陛上的太子道:「太子,你作為儲君,也見過許久,可有什麼想法?」
頓時,所有的目光都看向李承乾,他們也想知道這位監國太子到底有什麼辦法?
不過大多數人都不以為意,如此艱難局面,一個沒上過戰場的太子能有什麼辦法?
李承乾面不改色,上前道:「臣並無良策,請父皇降罪!」
聽到這話,原本就不抱希望的李世民只是煩躁地揮揮手。
「但..........」
就在這時,李承乾突然道:「但我們是不是太過看重西突厥了?一群喪家之犬,就讓我大唐滾滾諸公束手無策了?」
說完不等眾人反應上來,朝皇帝躬身道:「父皇,郕國公來信可有請求增援?」
李世民搖搖頭:「不曾!」
「那可有憂心之舉?」
「不曾?」
「那西域各都督府都督,各軍統帥可有軍心不穩?」
李世民聽到這裡若有所思,但嘴上卻說道:「也不曾,朕也奇怪這是為何?按理來說此時應該人心惶惶才是,但據玉門關守將來信說,西域同仇敵愾,軍民積極備戰。上至老者,下至孩童,都在為大戰做準備,甚至的婦人都在幫助大軍縫補衣服,運送糧草。」
「你是說..........」
李世民瞪大眼睛不可思議道。
「不錯!」
「既然一不要救援,二沒有軍心煌煌,三來軍民同心,四來其餘將校並無退縮之意,這說明什麼?」
李承乾躬身道:「成了解郕國公,他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細細數來,從他入仕以來,什麼時候動用過如此大的陣仗?先滅匪患,再殺女幹商,清除軍中禍害,這是在穩內。」
「佈局西域,外連吐蕃,滅不服之異族部落,這是在震懾外族。」
「陳兵闐池,建營寨,派出輕騎掃蕩西突厥,這是在逼突厥做出選擇。要麼立即西遷,要麼......戰。」
他大袖一揮,面對
眾臣朗聲道:「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郕國公根本就沒有將西突厥放在眼裡。種種佈局,早就將西突厥一步步緊逼到了牆角。現在他們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戰,要麼西遷,沒有第二個選擇。」
「以大唐在西域的軍力,本部精銳鐵騎十五萬,吐蕃盟軍五萬五千人,僕從軍十萬,足足三十萬兵馬,加上刀兵,戰甲,弓弩遠勝突厥,他突厥拿什麼贏?」
「只要他敢決戰,大唐有決心,也有信心一戰而定!」
煌煌之音在大殿上回蕩,李世民面露欣慰,他沒想到太子竟然在寥寥數百字的軍報上看到了這麼多東西?更讓他驚喜的是太子的威勢和霸氣。
這才是大唐太子該有的模樣,什麼唯唯諾諾,什麼謹小慎微,大唐不需要!
「那.......能贏嗎?」一個大臣有些懵逼道。
眾人一聽這話就知道這是個不知兵的,都沒有搭理他。
他們從來就沒想過大唐會輸,只是擔心此戰損失太多,從而導致接下來和大食人的大戰不利而已。
早被他們打殘的西突厥根本沒有被他們看在眼裡,要不是現在大食來勢洶洶,早就被趕到更遠的西方去了。
「傳旨!」
李世民知道是該自己做決定的時候了,每當緊要關頭,他總是能拿出大氣魄和決斷。越是這個時候就越不能優柔寡斷。
時間不等人,姬松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自己從來沒有懷疑過姬松的忠誠和能力。既然他已經有了把握,更是做出瞭如此佈局,那自己現在能做的就是毫不保留地相信他。
「傳旨郕國公姬松,西域諸事朕全權委任於他,各大都督府都督,各長史府,各地方駐軍必須無條件接受郕國公調遣,如有違抗,可先斬後奏!」
李世民虎目看向西方,好似看到西域的金戈鐵馬,姬松率領大唐將士勇勐殺敵,開萬里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