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歸大定,大定心經。
……
汐兒一邊朗讀,一邊細細品悟經文的每一句,並理解其大意。
大定心經的內容,誇張來講是教人如何在內憂外患中定心求學,潛心鑽研,格物致知,以達到心意合一的境界,再後面就是拓展延伸。
在行正道的情況下,行能使心不亂而定,心意合一化作行。
知、情、意、行、力五者相互協調,達成一致,融於心,且作用於身心,有如旋風般凝成實質,蘊含強大的動能,衝進知識的海洋中,摧毀無用,攫取有用,不斷向上升騰。
她認為“月之柔哄”的意思較難以理解,但又想到其中有個“哄”字,又聯想到自己穿越後的收穫,便也不難理解。
她知道“月”所代表的是一個知己,指人們在孤獨時可以傾訴的物件,而“柔”指的就是溫柔的意思,意思合起來就……
“不言而喻。”汐兒笑了。
她轉過頭問小蛇,“小蛇,你獲得的獎勵是什麼?”
小蛇有些尷尬道:“小姐,我,我得到的只有一句話。”
“什麼話?”汐兒疑惑地問。
“我永遠都不想要墮落。”小蛇回答,眼神中充滿了光芒,“就只有這一句。”
“沒了?”
“沒了。”小蛇搖搖頭。
對於小蛇的回答,汐兒並不覺得小蛇是在說謊,因為有月神秘境的主僕契約作用,撒謊根本不可能。
另外,她覺得那句話挺適合黑暗一族的。
“那你給我說說你對這句話的感悟。”汐兒笑著說道。
然而小蛇的回答卻讓她感到驚訝,忍不住深思。
因為小蛇的回答是:於極黑暗之境地,成就極光明之心!於極苦痛之地,成極高之境界。
界外有位唐朝詩人,名叫黃櫱禪師,相傳為大乘佛教高僧,他曾作一詩為《上堂開示頌》,詩的後兩句為: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說得好。
這讓汐兒想到了自己領悟仙神之庇護的時候,那種奇妙的感覺。
但成就極光明之心與極高之境界,並不一定要透過親身經歷才能達到;透過閱讀和觀察感受間接經驗,聯絡自身經歷,同樣能夠達到;至於要如何延續那種境界,還在於行之磨鍊。這是宣博益的觀點。
“你也見過宣博益?”汐兒問。
“是的,小姐。”小蛇點點頭承認道。
那就說得通了,汐兒恍然大悟,她想起來那句“於極黑暗之境地,成就極光明之心!於極苦痛之地,成極高之境界”就是宣博益在理解、認識和總結佛教,並聯系自身經驗時所得到的感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