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兒看完“混沌鴻蒙”後,注意到最後一頁的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上介紹了另外一本書,書名為“天地淨新”。
看到這裡,汐兒忍不住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她今天的閱讀時間花光了,只能等到明天。
再加上她今天接收的資訊量有點大,但付出越多,收穫越多,她認為這是值得的。
現在,她看問題不再像以前那樣片面,而是開始思考對立統一和中立狀態,以及更多種可能。
“孟子曰: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汐兒念起了界外典籍中孟子的“性善論”,並十分認同孟子的觀點:人之性善,人性本善,其本性也;人之不為善,有違其本性也。
這與界外荀子的“性惡論”看起來是相互對立的,但是卻都追求向善之心。
汐兒一邊思考,一邊感慨,繼續分析道:孟子和荀子說的都可以,就是太過於片面了,彼此都在迴避著對方,談性善論者,不認性本惡;談性惡論者,不認性本善。
現在看來,人性本善本惡,善惡相存,對立統一。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結合起來,即在一個人的本性中,既有善,亦有惡。只有正視自己的善惡,做到守性中善,棄性中惡,方可得善報。
最後,汐兒得出結論,認為荀子的性惡論是不太對的,因為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其善何偽,其善不偽也。
畢竟人性本善本惡,棄惡守善,乃化性中惡,起性中善,非化性起偽也。
所以,汐兒支援孟子的觀點,同時也認同了界外的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
“學好三字經,不做大反派。”汐兒開心道。
有些人信奉人之性惡,那是還沒有學到家,不明白善之可貴,卻覺得善之可笑;所以惡人最終都會被消滅。
何為惡人?那就是輕易消滅別人,自然也會輕易被別人消滅的那一類人。
善,共存也;惡,共滅也。
果然,曾經不明白的東西,不代表會一輩子都不明白,除非一個人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又或許在生命走到盡頭的那一刻,全都明白了,也可能還是什麼都不明白。她的師傅洛心玄曾經這麼對她說過。
混元界考並不像仙神庇護考核那樣,需要被考核者找到正確的答案。
在人生之路上行走,迷路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問題是能不能快速的找到方向,重回正軌。
這麼想著,汐兒已經到了學院圍樓的最頂層,與自己的表姐陽零、月百合、圖齊心等人聚到了一起。
今天有個重要會議,是由院長大人主持的。
兩百多名凡天級的學員聚集在圍樓頂層,三百多名上善級學員則聚集在下方各層。
會議開始後,院長紅玉伸出手對著虛空一點,立刻就有兩個蒲團形狀的石板憑空出現,懸浮於圍樓的兩個同心圓中心。
接下來,一藍一紅兩道身影各自飛到兩塊石板上,是院長紅玉和淨新神使。
紅玉負責會議演講,淨新神使負責旁聽。
會議內容主要講了晉級和分級問題的解決辦法,要求每一個學員都要服從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