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差不多半分鐘,劉建文走了過來嘆了口氣說道“老王!!!其實我們早就有心裡準備了,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
張偉也是一臉贊同的點了下頭“雖然只有一年的同窗之誼,但是我不會忘記你對我的鞭策的,物院第二學霸我當定了,渣渣輝來了都不頂用。”
笑著錘了幾位室友肩膀一下,王深笑著開口道“別弄的跟生離死別一樣,我只是升學又不是請吃席。”
“什麼?升學居然不請吃席?”
“。。。。。。”
跟張偉他們閒扯了一會,王深坐在了電腦前面,開啟了Word,建立了一個關於【光子編碼相位與振幅變化的干涉過程】的文件。
其實在俞強教授要他自己尋找課題的時候,王深已經想到這個了,雖然他也對那個尋找QCD相變臨界點感興趣,但是出於實際考慮,那種需要透過大量的實驗收集資料明顯不切實際。
第二天,王深就把自己的想法透過了郵箱發給了俞強教授,看到郵件已經傳送出去,王深換上了一件寬鬆的短袖,拿著筆記本就去了圖書館。
站在了書架前面,取下來七八本書,其中有弗曼的《物理學講義》,Goodlman的《傅立葉光學導論》”奧本海默的《訊號與系統》還有好幾本計算機方向的專業書籍。面對這種科學前沿領域,多學科交叉的難題,王深覺得多汲取的知識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接下來幾天的時間,除開和俞強教授溝通課題方面的事情,王深就坐在了圖書館裡面安靜的刷著書,他的大腦經過前幾次的開發,現在對於新知識的吸收速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放下了手中的《傅立葉光學導論》王深的眉頭深深的皺了起來。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平滑介面,光子闡述的是能量不連續的狀態,想完成光子編碼就得對光子進行觀察,這又涉及到了光子雙縫干涉。如果使用Bohm的導航波,那就需要引入新的粒子,才能做到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統一結果。在紙隨手寫道
設每秒照射到薄膜上光子個數為n則,nE=Po S
設經過時間t n*t*E=Po*S*t
由動量定理,當入射光全部被反射時光子動量由P變為P F*t=(n*t2P
看著紙上的公式,王深揉了揉自己的腦袋,看了一眼窗戶外面鬱鬱蔥蔥的大樹,由於昨天晚上下過一場雨的緣故,樹葉上面還殘留著昨晚留下的雨露,灼熱的陽光照射在樹葉上面,閃閃發光。
王深突然頓住了,看著這些閃閃發光的水滴突然有些出神。他想起來了在Nature看到的一篇論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Liang Shi &Wojciech Matusik等研究者,展示了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CGH管道,該管道能夠從單一RGB深度影象,實時合成逼真的彩色3D全息圖。
“或許我們並不需要觀察光子的運動軌跡而透過時長來控制光粒子的數量。”想到這裡王深表情有些精彩。回到了座位上面,將桌子上面的書籍以及草稿紙全收進了揹包裡面,他記得俞強教授那邊實驗室就有一臺電子發射裝置。
從邏輯上來說光子只是一種能量不連續的狀態,而通常物理學家實驗也僅僅只是發射電子,所以實驗室的那臺電子發射裝置應該是足夠王深進行實驗了。雖然不一定能排到自己,但是王深依舊想要去嘗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