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楚默說幹就幹,邊抽菸邊開始在座椅一邊的軟茶几上,用一張A4紙記下了幾個關鍵的東西。
粗略的翻閱了一下,整個論文一共有108頁,其中詳細規劃了,幾種現有航天航空技術,在化學能源,離子推進,以及材料運用上的幾種他從未聽說過的新技術。
當然也有幾個是藍星的老技術。
比如螺旋槳,噴氣式飛機,核動力太空梭,電推火箭噴射器等等。
“空氣離子風推進器的發展與應用。”
看到其中這一章節之時,陳楚默的眼睛,明顯一亮,開始逐字逐句的閱讀起來。
一個小時過後,哪怕以他可憐到只懂一點基礎的,也明白了這個推進器的幾個關鍵點在哪裡了。
首先,離子高速運動與空氣分子動量交換,被加速的空氣流過機翼形成升力,飛行原理並未跳出航空動力學基本框架。
主要難點一。
能量分析:機載電池功率與持續執行時間。
實驗組採用的是星際II號超級石墨烯電池。
實驗電池組總重10000kg,能夠以90000KW的功率持續執行90000s。若不計飛機加速時間和滑行降落時間,該實驗飛機應能夠飛行100m/s×20000s+150m/s×50000s=12000000m。
約等於12000KM。
這個航程基本已經滿足了目前藍星的所有客運的飛行要求。
哪怕是戰鬥機,即使加上加速度和各種飛行動作,超越4000公里作戰半徑,也是非常可觀了。
這個所謂的星際II型石墨烯電池。
陳楚默看了下,效能引數大約是目前星動實驗室最先進的S型石墨烯電池的三倍。
所以後面見證者科技,在電池這個地方,還是要加把勁。
一旦這個星際II型石墨烯電池研發出來。
電推飛機將不僅僅是概念,離登上歷史的舞臺越來越近。
難點二。
超輕薄材料。
因為飛行過程中的離子風推進,相比傳統推進方式,重量荷載越小,耗能就要小接近5倍,所以更適用於非客運,非貨運。
說白了,無人機最適合。
並且機身最好採用超輕薄的材料,如碳纖維,鎂合金和複合材料等機體材料。
反正,就是越輕越好。
之前的實驗資料,計算的也是理論上只載電池,沒有其他重量的理論環境。
很明顯,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機身重量過大,很有可能讓續航減少一半左右。
這樣,對比傳統噴氣式的續航,差距就有點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