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而過,來到了7月中旬。
這期間,新能源子公司的星動X在全國各地的銷售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截止7.15日,星動X在國內的銷售總額已經突破了60萬輛。
如此火爆的銷售量遠超之前20萬輛的年終總目標,所以,為了擴大產量,在制定江心洲擴大產量的同時。
陳楚默又在深圳和比雅迪合作建立了新的超級工廠。
這個工廠預期產量直接擴大到了年產150萬臺,其中50萬臺用於新能源子公司星動系列的產能。
還有100萬臺的產能是為了給年底推出的星亞漢打下基礎。
沒錯,合資成立的星亞汽車,拿出的第一款產品就是漢,這是繼承了比雅迪的傳統。
用王總的話來說,華夏有五千年的文化積澱,為什麼要在系列車名和車身功能鍵上用英文呢?
而漢採用的就是全新的石墨烯電池,加上其龍文化的顏值塑造,給人的印象就是大氣而富有華夏內涵。
當然,因為追求的中端四門轎車,所以在車身材質上的石墨烯成分就要少的多,同樣的電動機也是入門款的B型超級電機。
這款電機的工作效率和特斯拉的MODELS差不多,每分鐘1萬轉左右。
星亞漢的定位就是將電動汽車送入千家萬戶,所以陳楚默給的銷售定價範圍是。
基礎款不高於15萬人民幣,高階款不超過40萬。
並且漢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將採用全新的智慧終端。
之前的星動X的作業系統終端也是進口賓士的,而在見證者系統解鎖第三個科技終端作業系統後,陳楚默就找到了集團公司的資料軟體部門。
讓他們在年底之前必須開發出一款汽車智慧終端。
這些都是汽車產業鏈的相關近況。
但是,其實在7月中旬,陳楚默最頭疼的卻是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石墨烯外銷的份額和定價。
在6月底,陳楚默在《物理學報》上發表了石墨烯量產的技術原理相關論文後,所有國際新材料的巨頭紛紛摩拳擦掌。
開始用這種方法去量產石墨烯。
但是,接近一個月過後,他們悲哀的發現,他們用這種方法量產的石墨烯雖的確比之較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過成本還是隻能控制到50美金每克,如果說放在一個月以前,這一定是個好訊息。
可是見證者科技在6月底公佈的高純度的石墨烯外售價格,也只有50美金每克,並且他們打聽到國內有些見證者科技的合作伙伴,拿到的價格竟然只有100人民幣每克。
如此下來,再也沒有人能做的住了,一開始是礙於面子,但是半個月過後,不論是電動車市場,包括石墨烯玻璃,石墨烯電池,石墨烯的各種應用場景都在火熱的進行中。
如果這個時候,還不去神秘的華夏談好合作,就只能等著競爭對手用新材料和新技術把自己打垮了。
所以7月中旬的這段時間,金陵祿口機場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國際友人,他們各自帶著公關團隊,希望能夠在這個行程中敲開見證者科技的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