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是禮部,禮部這幾年最大的工作就是維持舊科舉的正常舉行,以及推動新科舉的正常舉辦。
這一些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這一點兒在座的眾人都是瞭解的。
不過禮部尚書溫體仁也提到了在科舉舉辦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
“這裡面有一個新的情況出現,恐怕需要我們儘快解決。
那就是隨著新型科舉的出現,現在越來越多計程車子願意去參加這種考試,提前數年乃至十數年進入大明官場。
然而或許諸位沒有發現,崇禎五年的會試的報名人數比崇禎二年減少了幾乎三成之多。
崇禎五年參加計程車子中竟然沒有一個超過三十歲的。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三十歲之上的舉人們都去參加新式科舉了。
據禮部觀察,五年那次落榜計程車子超過九成都參加了在會試之後舉辦的新科舉,很少有人願意再等三年了。
按這種情況,禮部估計,到崇禎八年,人數至少就會再減少三成。
這就意味著再過不了幾年,參加會試的人數會降低到一個很低的地步。
也就是說,數年之後,這會試完全恐怕就沒有必要再舉辦了。
對於這種情況,朝廷恐怕得做好準備了。”
聽得溫體仁這話,眾人還是頗為驚訝的,這是他們似乎才想起來,自己最近是不是也對會試越來越不重視了?發生這樣的事情自己竟然沒有提前瞭解到。
要知道在之前會試那可是大明三年一次的大事情啊。
現在怎麼會這樣,這種情況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所有人此時都陷入了沉思。
“溫大人不必擔憂,再過幾年若是參加會試的人太少,我們完全可以直接取消會試,之後全面推行新科舉就足夠了。”,周應秋輕輕一笑如此說道。
“這,這怎麼…”,聽得此話,溫體仁大驚,條件反射般說出三個字後強自嚥下剩下的幾個字,他心中隱隱感覺,這或許就是皇上的目的。
皇上恐怕早就想要變革科舉,只是為了不引起朝野的強烈反對,才另闢蹊徑。但不管如何,皇上最終的目的必然是為了變革科舉。
想到這裡的溫體仁連忙彌補道:“這種大事,現在倒也不著急,車到山前必有路。”
不少人深深看了一眼溫體仁,他這話算是暫時平息了一場風波,當時周應秋開口時,已經有不少人臉色大變,準備起身反駁了。
這一切朱由檢深深地看在眼裡,看來這科舉果然還是在朝野中影響甚大啊。
不過士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到時候你們不願意放棄也只能放棄了。
禮部之後,輪到了兵部,因為五軍都督府的重立和皇上的堅定支援,現在的兵部權力可以說是減少了許多。
現在可以說大明的軍事全力已經被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給分了,現在雙方的權力也已經劃分的頗為明白。
兵部現在主要負責的就是軍隊的後勤工作。不管是糧食還是各種各樣的軍械都交給兵部,至於練兵打仗的工作已經全部交給了五軍都督府。
同時五軍都督府現在也有相當多的人文官出身。當然現在這些人已經不算是文官了,就連他們的官職體系已經全部是武官的了。
這裡面的孫承宗、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這些人都是這樣。
兵部的介紹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東西很多人是不太關心的,畢竟後勤這些東西實在是沒有什麼好了解的。
但是五軍都督府的人和朱由檢是很重視的,一場戰爭,後勤才是最重要的。
聽完這一部分後朱由檢還是很滿意的,這一方面兵部做的很不錯,尤其是朱由檢最重視的火器的生產以及改進。
六年時間,兵部下屬的軍械司一共生產的燧發槍已經超過了七萬支,各種口徑的火炮也已經超過了五千門,其中最重要的紅夷大炮就將近一千五百門之多,這裡面海軍版本的紅夷大炮就佔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