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可能!”,眾人驚聲道。
“李大人,你搞錯了吧,在座的幾位對水田都還是頗為了解的,天朝的水稻不都種植在江南嗎?
水稻可是隻能承受不了低溫的啊!
就連那更為溫暖的遼東本官也沒有聽說能夠種植水稻啊。”
“大人,下官所言那可是句句屬實啊,那江南一帶的水稻可以一年兩熟,而在黑河正是因為溫度低,一年只能種植一季。
據京城百姓所說,這黑河能中水稻之事正是皇上提出來的,由那皇上的第一心腹工部尚書徐光啟負責實驗的,令人沒想到的是黑河一帶確實適合種植水稻。
再加上那黑河河流縱橫,河流之多竟然不下江南,去年的邸報上說,到現在不過十年時間,天朝已經在黑河種植了大約十萬頃的水稻,那黑河的土地竟然頗為肥沃,每畝的產量並不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重鑄剛明】 【】
江南稻田一季可收近三石,而黑河一年卻只能收穫一季,產量也超過了兩石。每戶百畝良田,每年能收穫超過兩百石米。
現在天朝將按照田畝收取稅賦,更是將所有稅賦整合到田畝中,按照十稅一的比例收稅,每畝田地需要繳納大約三鬥糧食。
再也不用繳納其他稅賦、徭役等雜七雜八的錢糧。
因此現在雖然每畝繳納三鬥糧,比之前的天朝規定的一斗多了數倍,但百姓事實上繳納的錢糧降低了一半之多。
一家人每年穩穩獲得兩百餘石的米糧(一石約150斤)!一家人可過上不錯的的日子。
而朝廷依靠此十萬頃水田,可獲三百萬石糧食。如此多的錢糧在黑河養活十萬大軍綽綽有餘。
同時諸位大人可能不知,這黑河大米生長的時間更長,也不知為何竟然比南方的大米味道更好,在這京城中富貴人家已經多食黑河米。
也正是因為如此,天朝的災民才願意前往寒冷的黑河。”
如此一分析,眾人皆點頭,“原來如此啊!”
見眾人皆是神色震驚,李貴心中可是歡喜的緊,連忙再次開口道:“還不僅僅是如此啊,就算河流再多又怎會全部是水田?
大多數的還是旱地罷了,而天朝從西夷人哪裡獲得了番薯、玉米這些作物,尤其是玉米產量高,味道好,可做面,可做饅頭,可煮粥,更重要的是可在旱地、山地生長。
也是極為適合在我朝鮮種植啊,若不是現在我國正在大亂,本官就想奏請皇上賞賜我們一批玉米糧食了。
有此糧種,我朝鮮可以耕種的土地會增加甚多。”
眾人再是點頭,若是真有這種神物,確實是朝鮮之福,只可惜……
“諸位可還記得金帳汗國?”
“本官自然知道,不過此國距離天朝遙遠至極,且早已亡國,怎麼提起此蠻夷之國?”
“大人,您有所不知道,現在盤踞在金帳汗國故地的是一個叫羅剎的國家,此國目前已經在漠北和蒙古人有所接觸。
天朝從他們手裡得到了一種叫黑麥的作物,吃法和天朝的小麥極為類似,雖然產量略低,味道不甚佳,但它們極為耐寒,甚至可以在漠北以北的北海生長,哪裡可比黑河冷多了。
天朝在黑河又種植了大面積的黑麥,黑麥長得非常好啊,於是天朝開墾水田種植水稻,開墾旱地種植玉米、黑麥。
憑藉著水稻、玉米、黑麥現在的黑河已經成為大明的又一處糧倉了。
而且現在還在不斷開墾,聽前往黑河的商賈們所說,每年春天、秋天,黑河哪裡是滾滾黑煙,那是天朝為了快速的毀林開荒。
黑河的糧食產量也越來越高,聽移民黑河的百姓回來探親所說,他們現在過的日子那是神仙難求。
每年大量糧食在夏天透過大海,一路南下,運送到天津、遼東,雖然運輸不太方便,但每年也不過運送百萬石,以後這個數量還會不斷增加,但就是現在也足夠養活遼東十萬大軍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重鑄剛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