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的百姓早就不知我漢家文化為何物,如此才能算是將西域徹底歸於大明治下,唯有大力移民百萬人以上,那裡才能徹底成為我大明牢不可分的一部分。”
“臣明白,臣回去後就全力支援移民司的移民事務,萬萬不會懈怠。”戶部尚書畢自嚴連聲保證。
畢自嚴心中也在疑惑,這位雄才皇帝怎會如此重視移民,不到十年,朝廷已經向漠南、黑河、大員、呂宋、青海、哈密移民千萬百姓了,花費了數千萬兩白銀。 @
千萬百姓,大約三百萬戶,真的不少了,已經是大餘萬百姓的將近兩成了,皇帝怎還如此折騰?
或許自古以來的明君聖主皆是如此吧。
不過,雖然心中有些疑惑,但他還是會認真完成皇帝的計劃,這可是他在崇禎朝的立身之本,萬萬不可懈怠。
“徐尚書。”
徐光啟連忙起身,“臣在!”
“朕聽說西域之地極為適合棉花的種植,現在大明冬天一天比一天冷,億萬大明百姓都需要大量的棉花,希望徐愛卿能去一趟西域,若真是如此,當在西域大力推廣棉花種植,我大明百姓太需要暖和的棉花了。”
聽到皇帝在農事上說出此話,在座不少人都極為疑惑,皇上連農事都如此懂?
徐光啟等第一批跟著朱由檢的大臣則是深信不疑,畢竟現在早已經在大明推廣開來的番薯就是當今皇帝首先提出並大力支援的。
“臣明白,不日臣就去一趟西域。”
“善!”……
待眾人紛紛離開,大明朝半年時間收復西域的訊息透過抵報傳遍天下。
明軍這駭人聽聞的戰鬥力實在是讓人心驚,僅僅是六萬明軍就差一點兒滅掉一個距離大明京城近萬里的國家啊,而這樣的軍隊大明還有六十萬人!
這之後黃立極敏銳的發現各省的土地、人口清查又順利了不少,暗地裡的抵抗再次降低了不少,若是按這個速度,到崇禎十年年底,此事就當完成!
.......
將事情交代下去的朱由檢來到了位於北京城北的一處佔地面積巨大的莊園中,早已經收到訊息的宋應星在外迎接,此處正是大明正式官方機構大明科學院,原本它只是少府下面名不見經傳的百工院。
朱由檢在崇藉助百工院發明水泥之法和新式鋼鐵的大功勞將其改名為大明科學院,在朱由檢的心中這是和大明翰林院相同等級的機構。
現在經過八年時間的發展,現在的大明科學院已經非同小可,誰不知道,現在大明最重要選官考試中的算學試題就是這科學院出的題目?
隨著皇帝對國子監的重新重視,國子監的監生已經恢復人,而這國子監中教習一半都出自這科學院,堂堂國子監的祭酒竟然是由大明科學院的宋應星擔任。
同時現在由翰林院學士擔任的職務都有一半被科學院搶走。現在每年想要進入科學院的更。
是數不勝數,大家可是趨之若鶩。
現在的翰林院學士都是從地方有能力的官員中挑選的,選中之人可以說是簡在帝心。
只有這大明科學院每年還是有所謂的招生考試,只是極為困難,考試的科目都是什麼物理、化學什麼的。每年透過的也不到百人,但是一旦透過,就授予同七品待遇。@·無錯首發~~
經過八年時間的發展,大明科學院已經有教授、學士人。
在科學院中轉了一圈,尤其是詳細看了自己最為重視的幾個研究進展,朱由檢不由得感嘆一聲,即便自己來未來,也不是無所不能。
就像他眼前的這蒸汽機在自己的支援下已經研究了八年之久,已經是科學院中最重要的專案了,到現在也已經出了一些成果。
現在已經運用在京城西山的煤礦開採中,用來提取煤礦中的滲水,受到了西山擁有煤礦的少府和眾勳貴的稱讚,可惜還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
不過按照朱由檢的估計,在自己的提點下,最長不年,蒸汽機想來也差不多了,雖然還是粗大笨重,但修建鐵路恐怕也夠了。
見朱由檢臉色沉重,宋應星略一猶豫道:“皇上,科學院已經把湯若望等人帶來的書籍和崇禎七年朝廷特意從荷蘭、英吉利購買的書籍完全掌握,我等已經融匯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