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下午,皇極殿,一切彷彿和上午的情況一樣,然而所有人心裡都明白,一切都變了,一切都不一樣了。
朱由檢坐在龍椅上,見眾人已經做好,就緩緩開口,“開始吧。”
第一個起身的正是五軍都督府的左都督孫承宗。
有不少人看著起身彎腰行禮的孫承宗,心情頗為複雜,這幾年早說最大的變化,那隻能是一個,軍隊、武人的快速崛起,伴隨著的就是文人對軍隊的掌控快速下降。
而在這裡面這位孫承宗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雖然孫承宗在崇禎朝之前絕對是徹頭徹尾的文人,但是自從孫承宗擔任了五軍都督府左都督後,在皇帝的支援下,孫承宗的權力大增。
在孫承宗的一手操作下,兵部被拿走了大量的軍隊權力,要知道這些權力可是大明曆代文人歷經百餘年才從勳貴手中拿到的,現在短短數年就都丟了,幾乎是一點兒不剩。
更可怕的是在皇帝指示下的孫承宗,對於一眾武人可是大為重用啊。
地方上的秦良玉、黃得功、滿桂、尤世祿、楊國柱、祖大壽、鄭芝龍、周遇吉、孫應元這些人那個不是徹頭徹尾的武人。
還有那朱燮元、盧象升、孫傳庭、洪承疇這些原本算是文人,現在卻和他們這真正的文人根本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在這方面大家已經不是一路人了。
所以現在雖然五軍都督府高層原文人數量不少,但其實這些人並不能算得上是文人了。
大明持續一百餘年的文人掌兵的情況現在已經是徹底消失了,再恢復也不知道是幾百年後的情況了。
他們怎麼能不心痛不已!
大殿中還有幾人是心情複雜,這些人就是三位國公了。
他們是大殿中唯三的勳貴了,自從失去了軍隊的絕大多數權力之後,除了英國公在,其他勳貴幾乎是得過且過了。
然而現在五軍都督府收回大部分權力後,他們可就是心動不已,然而皇上卻沒有將這些權力交還給他們。
甚至連英國公原本的那京營提督也被拿走了。
更過分的是皇帝竟然還大規模的冊封了爵位,雖然大多數都是些剛恢復的子爵男爵,而且還不是世襲的,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都已經是勳貴了。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們這些人恐怕被拋棄了,他們讓皇帝失望了,這完全可以說是在刨他們得跟啊。
這和當年的開國勳貴與靖難勳貴之間的關係何曾相似!
當然他們也並不是只會唉聲嘆氣,再加上他們這三位國公還是在五軍都督府有那麼一點兒權力的,他們也將北京勳貴的所有優秀後輩子弟都送到軍中,並加大對那些幼小後輩子弟的培養。
既然皇上對我們失望了,但我們的孩子還是有希望的,我們再怎麼說也是與國同休的勳貴。
雖然他們早已經相通了,但是今天見到孫承宗在這樣的場合中代表軍隊發言時,眾人心中還是五味雜陳。
孫承宗並不在意這些人的錯綜複雜的想法,他既然已經踏出了這一步那就不會後悔。
“皇上,諸位同僚,從崇禎元年開始,朝廷就開始了對大明軍隊的重建工作,從那時開始朝廷對此的決心就是毋容置疑的。
第一年,朝廷就藉助機會,認命滿桂將軍擔任三邊總督,對西北諸部進行大規模、嚴格整頓;認命袁可立將軍擔任薊遼總督,袁可立將軍全面對遼東十餘萬精銳進行整頓。
盧象升將軍對京營進行大明兩百餘年來最大規模的整頓,可以說是徹底廢除了京營制度,重新建立了北京大營。
這幾方面短時間內都取得極大成果,並在接下來的河套之戰取得大勝,朝廷一舉收回河套地區,全佔漠南地區。
之後皇上更是御駕親征,在遼東之戰中都取得了大勝,一舉掃除十數年來對建奴屢戰屢敗的萎靡之風。
朝廷直接收復雙臺子河以西地區以及包括金州、蓋州在內的整個遼東半島,建奴實力大損。
在此之後朝廷再接再厲,對全國數百萬軍隊同樣進行了徹底的變革。
數年時間內,全國數百個衛所被裁撤,成千上萬的所謂世襲軍官收到懲罰,為他們做出的事情付出了代價,數百萬痛苦的軍戶們得到皇上的解救。
………
經過數年的變革,到今年年底,大明的軍隊實力已經得到了根本性變革,原本貪贓枉法、以賴充好、喝兵血的情況基本已經消失,軍隊的戰鬥力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到崇禎六年年底,經過皇上和五軍都督府六年時間的努力,新的大明軍隊已經重建,現在的大明有兵六十六萬人。
大明的軍隊主要分佈在以下幾處,崇禎五年,遼東取得大勝後,朝廷也撤銷了薊遼總督的職務,現袁將軍已經回到五軍都督府任職。
現遼東共有軍隊八萬人,四萬精兵由總兵毛文龍帶領,負責大明從東部進攻建奴,目前主力駐紮在鳳城一帶。
另有四萬精兵由總兵洪承疇統領,大軍駐紮在朝廷剛收復不久的海州城,直面建奴主力,寧遠、錦州一帶已經是安全無憂。
另在白城由總兵祖大壽統兵兩萬精兵,隔斷漠北蒙古和建奴。
在黑龍江,總兵孫傳庭統領精銳四萬守衛百餘萬移民,從北方對建奴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