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看到這份剛剛送到京城的奏摺時有些頭疼,這將近百萬的百姓都是確認今年的冬小麥是顆粒無收之後,才狠下心離開自己的家鄉,放屁家中的土地,開始大規模向河套移動的,可是現在他們的確是也有點兒晚了。
他們之前不願意相信家中的小麥會顆粒無收,畢竟若不是真的走投無路了,誰有願意離開家鄉,遠去數百里之外呢?
這五十萬人跑到河套,要在種植紅薯前開墾出這麼多人要種植的田地可實在是太難了。現在漠南的第一批移民的土地開墾基本已經結束了,他們現在的工作已經變成了對自家的房屋進行修建擴建。
正在盼望著紅薯的育苗成功,儘快的拿到紅薯苗,將它們種在“自家的”田地之中,在幾個月後的秋天有一個好收成,向信達錢莊還銀子。
沒錯他們心中最重要的就是儘快煥銀子,作為大明普通的老百姓,他們是不願意借貸的,即便是現在的利息很低。
現在這五十萬難民去河套說實話真的有點兒晚了。陝西的情況朝廷一直都在瞭解,雖然現在郭允厚已經離開陝西前往四川,但是鄭三俊一直待在陝西處理秦王案的善後事宜,溫體仁也一直在漠南處理移民事宜。因此透過他們,朝廷對於陝西的情況瞭解的還是很充足的。
今年陝西的旱情基本上是已經確定了,連續兩年的旱情讓今年的百姓格外難熬,尤其是陝北三府,延安府慶陽府平涼府,除了少部分位於河邊的土地,其他地方都是顆粒無收。
若是在以前,倒是不會有這麼大規模的流民,可是現在他們知道北方有希望,能夠獲得土地,他們就不再猶豫,直接就北上河套,去賺一口飯吃。
據估計,今年陝西至少有百萬人無糧可吃,也就是說恐怕會在短短半月時間內,這些人會瘋狂的湧向四處,現在有了河套這個金光閃閃的地方,他們之中大多數恐怕會直奔河套而去,五十萬可以說是隻少不多。
想到這些朱由檢就很是頭疼,陝西現在已經在當地官員的指揮下設立粥蓬,進行賑災,至少能夠讓災民們不餓死。
關鍵是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引起暴亂。
朱由檢皺眉深思,看來這大規模的自然災害真的要開始了啊!以後這樣的災害恐怕還會有很多很多,想到這裡,朱由檢有些頭疼,
很快,諸位朝廷重臣在得到朱由檢的同一首來到了乾清宮,彎腰行禮後,朱由檢將手中的奏摺遞了過去。
很快,原本輕鬆的眾人臉色都是陰沉下去,他們都明白現在的情況很危險,數量近百萬的災民啊!
“諸位愛卿,之前少府就一直向陝西運輸糧食,現在陝西的糧食用來賑災是足夠的,今年應該不會有大量的百姓死亡,諸位愛卿不必太過擔心。”
眾人一愣,少府…,難道這少府真的有如此巨大的作用,百萬災民所需要的糧食可是極大規模啊!
“皇上聖明!”
“對於現在等著朝廷賑災的災民朝廷該怎麼辦?諸位愛卿有什麼想法嗎?朕初次遇到此事,尚且沒有足夠的經驗,今日朕想聽聽諸位愛卿的意見。”
“皇上,臣認為現在少府已經在賑災,那就應該統計一下災民數量,若是物資不夠,朝廷要儘快運輸,同時讓溫大人或者鄭大人全權負責此事,對於那些趁機大肆囤積物資,大發橫財的商人論罪,還有哪些膽敢搶奪百姓土地的人嚴肅處理。
……”
他們也都提出了一些建議,可惜都是一些朝廷加緊賑災謹防民變這一類的話。
朱由檢有些失望,說實話這樣的方法中規中矩,效果絕對不會太好。
就在這時一道宏亮的聲音響起,“皇上,臣認為這是一個大好機會,陝北現在有五十萬難民,他們是消耗很多的糧食,但是朝廷此時在陝西有足夠的糧食,因此今年大旱並不會有很多人死亡,這是千古之仁義,皇上的聖明必將傳頌萬古。”
朱由檢正準備呵斥周應秋的這番溜鬚拍馬之語,周應秋卻繼續說:“皇上,臣發現了這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現在在陝西有五十萬難民,但同時他們也是五十萬的勞動力啊!
有他們在,僅僅需要給他們一口吃的,朝廷就可以讓他們幹活,不管是修築道路開墾土地準備種植紅薯,還是興修水利等等,這些人都是可以用的,而且成本極低。更重要得是隻要朝廷不逼得太緊,百姓們自然是非常樂意的,這樣就能夠避免動亂的發生。
因此臣認為朝廷應該實行此法,請皇上明察!”,周應秋朗聲說道。
他話音一落,在場的眾人皆是眼前一亮,這的確是一個極好的主意,尤其是工部尚書徐光啟,工部在朱由檢的命令下,的確有修繕全國道路的打算,甚至都規劃了不少,當然主要還是對老舊道路的維修翻新,而興修水利更是應該的。
而現在陝西大旱,水位低,的確也是一個興修水利的大好時機,可惜的是工部一直忙不過來,再加上朝廷的銀子不足,所以一直沒有啟動。
現在是一個好機會啊,徐光啟有時間了,新作物的推廣交給工部侍郎就足夠了,他可以來處理大工程了,至少能先把陝西的道路水利設施修繕一番。
想到這裡,他連忙開口道:“臣贊同周大人的看法,此法可以節約朝廷大量的銀子,還能夠挽救這些百姓。同時還能將百姓的土地給種上紅薯,今秋,不僅朝廷能夠收穫大量的糧食,百姓們的缺糧危機也就過去了。
朝廷只需要拿出四五個月的糧食就足夠了,可以說成本是極低的,臣請皇上實行此法。”徐光啟連忙表示同意。
很快眾人紛紛表示贊成,朱由檢心中一嘆,這些人還真是聰明啊,如此便想到了以工代賑這樣的好辦法。
“好,周愛卿果然是朝廷的肱骨之臣,這以工代賑的方法的確不錯。
徐愛卿,以工代賑的具體實行就交給愛卿你了,這幾個月期間安排他們維修陝西通往各處的大道,尤其是重新修建通往河套地區的道路,這條道路極其重要,是刻不容緩的,要在河套已經五十萬人了。
另外就是愛卿提到的水利工程,以後還會有長時間的旱災,朝廷必須要做好準備了,同時也要多挖一些井,以免百姓們沒有水喝。工部也要做好計劃,其他省份的水利工程朝廷總是也要進行的。
對於朝廷因為移民而從陝西獲得土地也安排這些人去種,這些土地也不能荒廢,這紅薯相當耐旱。到了秋天定然能夠有一個好收成,朝廷也能夠收穫一大批糧食。
這兩日,工部拿出一個計劃過來,朕從內帑給工部撥些銀子,工程要儘快開始,朝廷耽擱不起。
至於百姓自己土地的產出,按照今年的收成來算吧,無論如何朝廷都是要分走一部分的,這樣吧,畝產四石以上,朝廷拿五成,四石一下,朝廷只拿兩成,陝西的流民之事就這樣定下吧。”
眾人有些呆愣,連百姓自家土地的收成朝廷也要拿嗎?不過大家都不是愚鈍之輩,很快就想明白了背後的原因,皆是出聲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