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見大明各地的情況已經基本穩定,並沒有因為朝廷的動作而引起大的動亂,各地鹽商幾乎是一網打盡,絲毫沒有反抗之力。
於是朱由檢準備行動了,在和諸位肱骨之臣商議完成以後,在崇禎四年七月一日正是宣佈廢除舊有的綱鹽法,正式實行新鹽法!
聖旨一經頒佈就快速向大明各方傳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大明官場中的一眾官員對此是極為震驚但又頗為平靜的一批人,作為為官之人,他們一眼就看出了朝廷此次變鹽法的真實意圖,這根本就是想要將食鹽收為官營!
雖然所謂每縣都留了幾個鹽商,可朝廷不還是大大限制了鹽商食鹽的配額,這個數量限制直接就造成了僅僅透過賣鹽根本就不可能大富大貴,這和之前是遠遠不能想比的。
如此一來,那些大商人根本就不會再做鹽商,不值得。
不過對於他們來說這並不重要,他們更擔心的還是鹽價,畢竟皇上的生意很容易就給整成禍國殃民的大禍事,幸好此次這鹽的售賣有稅部、內閣的官員參與其中,這讓他們放心不少。
官員們沒有什麼動靜,在政治上就很難引起太大的反應,但是那些藩王的反應就大了。
皇上這是什麼意思?本王之前每年定額的鹽引都沒有了?這可是一大筆財富啊,他們根本就忍不了,於是一個個的給朝廷上書,希望朱由檢能夠回心轉意。
可惜他們完全不知道朱由檢的決心有多大,他早就看不慣朝廷發給這些宗室的鹽引了,給他們那麼多銀子幹什麼?讓他們去不停的生孩子嗎?
朱由檢對這些奏摺完全就是視而不見,這讓一眾藩王慌了,心中可以說對這個年輕的小皇帝頗為憤恨!
我們都老老實實給皇上您交稅了,為什麼皇上你還不願意放過我們!
可惜他們也只能在心中憤怒,沒有人會在意他們的感受。
士林計程車子這個時候則是完全沒有時間關心這個。
士子們正在匆匆的準備著今年的選官考試,經過三年時間的執行,那些透過這種選官考試進入官場計程車子門表現的有好有壞,有相當一部分進入底層官場後不能適應,能力實在是太差,直接被朝廷辭退。
還有一部分迅速墮落,想要貪贓枉法,可惜還沒有等到錦衣衛查到或者京察大計就被身邊的同僚給舉報了。
然而這些現象完全不能吸引士子們的注意,他們緊緊的盯著那一部分成功人士,經過三年時間,已經有數十名名士子成功成為一縣之長,數百名士子已經成為一縣中的重要人物,更重要的是有近十人成為一府中的高官。
這讓天下士子徹底相信這是一條康莊大道,這條路可比科舉的獨木橋要寬多了。
於是士子們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選官考試的準備上,要知道,按照朝廷的說法,此選官考試前三年一年辦一次,之後就是三年一次,也就是說這一次錯過了,下一次就是三年之後了。
而且朝廷還在增加這選官考試的科目,現在已經有經義、策論、數學、律法、史學五科,兩年時間就增加了兩科。這接下來會是什麼樣子,很多人已經不敢想,那現在就是越早考試越好。
這五科中經義的重要性不斷降低,而數學、律法的比中不斷提高,也讓眾多士子不得不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這新的知識。
現在這個時候他們那裡還有時間來關注別的事情?八月一日,考試就要正式開始了,只剩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
至於百姓們,他們根本就不關心這個,他們只關心鹽的價格,只要鹽的價格可以降低,那一切都好說,我看朝廷挺好,現在鹽的價格就降了三成,這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於是雖然聖旨頒佈下來,到處都是對此事的議論聲,然而幾乎沒有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
畢竟這樣的變革利益受損最大的正式那些鹽商,而這些鹽商一個個的都被朝廷抓了起來,現在正在一個個的接受朝廷的審訊,他們正在求滿天神佛保佑自己能夠活下去,這個時候根本就不會擔心這種事情了。
真正需要擔心的還是那些大明的灶戶們!
他們再這上面同樣利益牽扯甚大!
兩淮淮安府一處規模頗大的鹽場之內,此時整座鹽場內的灶戶們仍然在忙碌著製鹽,從遠處看,所有人都極其忙碌,但若是對此熟悉的人就會知道,這裡的情況不對,這些灶戶都有些無精打采的,製鹽的效率也低了不少。
“二狗,聽說朝廷把那些鹽商都給抓了,這裡面還有之前跟咱們買私鹽的那個。”
“閉嘴,大牛,你能不能小聲點兒,別整天私鹽私鹽的,要是讓那些官員聽到了,我們就完了!”
“二狗,你說得對。”
“大牛,你啊你就是傻,這完全不用擔心,這鹽啊,朝廷根本就禁止不了的,這一批鹽商被抓了,就一定會有下一批!”
“啊,為啥?”
“你想想,那些狗官從我們手裡買鹽是什麼價格?”
“四百斤鹽換一石(約190斤)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