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重鑄剛明> 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移民模式(求訂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移民模式(求訂閱) (2 / 2)

而甘肅的情況要更好,甘肅生活六七百萬人口沒有問題,當然現在甘肅的寧夏府、蘭州府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區,兩省的原有人口就不少了。

如此再安置兩百萬人口沒有問題。最近抵達這裡的二十萬人基本上安置的都不錯。

如此一來,三個方向上就可以安置三百五十萬人,如此規模之下,今後北方即便再有大旱災也不會再產生這麼大的影響了。

然而,漸漸的他的面容嚴肅起來,這樣的話,朝廷也不知道要花多少銀子在這三百萬人的移民中啊,內帑有這麼多銀子嗎?皇上願意嗎??

溫體仁有些恍惚,突然一愣,頓時又哈哈大笑起來,是我想差了,現在的移民和之前的移民完全不一樣了,一切也都不一樣了,我這腦子怎麼都想不起來了。

說起來現在這移民方法是他溫體仁最佩服朱由檢的地方了,簡直是神乎其神。

崇禎元年至今已經數百萬移民前往漠南、大員、庫頁島都證明了此法的可行。

皇上果然是神乎其技,數百萬移民朝廷竟然沒有花超過一百萬兩銀子,甚至還賺取了大量的銀子。

這個模式也很簡單,朝廷根據目的地的不同向移民發放不同面積的土地,這些土地並不屬於百姓,只屬於大明朝廷,百姓有權力耕種,每年只需要向朝廷繳納三成的稅賦,除此之外其他的各種賦、人頭稅等等全部不需要再繳納。

例如在漠南無論男女老少每人的標準是五畝土地,在大員,每人的標準是三畝,在庫頁島,每人的標準的八畝,在甘肅每人的標準是十畝,青海是二十畝,庫頁島是而十畝。

如此一來,一戶按照六口計算,即便是再大員也有十八畝土地,而在青海則是一百二十畝。

由此朝廷的信達錢莊就憑藉著他們即將擁有的土地給他們貸款,例如在漠南,一人可以借貸十兩白銀,如此一來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戶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六十兩白銀。

而信達錢莊的利息是極低的,每年只有百分之五,如此低的利息以及即將到手的土地讓百姓們自信,自己很快就可以還清。

於是有了白銀,一路上簡單的花銷,獲得土地後開墾工具的購買,糧種的購買,飼養各種家禽的購買,接下來半年時間吃飯所需要的糧食等等都足夠用了。

據溫體仁所知,擁有土地後的大明百姓透過種地、養殖雞鴨豬等,一年的人均純收入絕對可以達到五兩銀子,如此五年內基本可以還清欠朝廷的債務。

這些他們所需要的東西,移民的目的地都有大型的信達商行向百姓極為便宜的售賣這些東西,朝廷在這一點上基本上是沒有賺百姓的銀子。

如此迴圈往復,朝廷沒有拿出任何的銀子,銀子就從錢莊流到百姓手裡又流到了少府手裡,錢財回到了原點,而百姓已經從一個地方來到了另外一個遙遠的地方。

當然錢莊每年拿出的銀子數量是巨大的,例如崇禎元年,錢莊借貸出去的銀子就達到了三千五百萬兩白銀!

這也沒有產生信達錢莊的擠兌,其實只要是有見識的人都明白這個借貸生意完全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不是沒有人想要在這個業務上摻和一腳。

可惜在朝廷的嚴厲打擊下,以及因為百姓也更願意從聖君的錢莊中借貸,於是所有人都折戟沉沙、白忙活一場,信達錢莊在大明市場的佔有率已經達到了九成之多。

對於百姓來說,他們絕對是迫切希望能夠移民的,在家裡他們是吃不飽的,而離開了家就能吃飽,能有數十畝的土地,他們自然是極為願意的。

至於所謂的戀鄉、故土情節,這些在數十畝的土地面前不堪一擊。

想到這裡,溫體仁徹底放鬆了下來,此次大旱朝廷絕對可以應對過去,問題不大。接著他直接趴在書桌上睡著了。

第二天,溫體仁的命令就下達了,相信過不了多久,大量的百姓將從山西、河南、陝西源源不斷的來到甘肅、青海。

………………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