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紫禁城武英殿,大明一眾大臣皆沉默無言,他們還真的沒有想到第一個邁出這一步的裡面是這位吏部尚書王永光。
其實這兩年時間過去,兩年半時間大明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他們都看在眼裡,他們甚至已經能夠感覺到大明的中興彷彿就已經來到眼前。
到了這個時候,在場這些人現在的想法和兩年前已經有了極大的區別,最少也對於朱由檢的各種變革沒有多少抵制心理了,現在他們的行動已經不是靠這皇帝的權威推動的,很多的還是他們自己想要去做。
他們被朱由檢的權威、對變革派官員的支援、變革後的結果等等所說服了。他們已經深深地明白,皇上的做法是對的,大明需要的正是皇上的這種變法,而且皇上的確極為堅定,又極其有理性。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上真的有極大的可能成功,這一點兒,他們已經可以確定,皇上的手腕實在是相當可以,而且現在在大明已經有了一支頗為龐大的群體是支援皇上的變法,他們已經是變法的收益者了。
但是他們仍然沒有人站出來直接向皇帝提出自己對於變革大明的相關建議,至今他們的行動都是藉助著皇上,甚至說這兩年來皇帝和這些官員更多的相互利用罷了。
當然他們都很清楚那一天總會到來的,但是他們沒有想到那一天來的這麼快,還是由這個一向不發表什麼意見的王永光所提出的。
而且提出的這個建議也頗有些不簡單,就像是經過精心挑選才確定下來的方向,這一點他們想的比朱由檢要清晰的多。
這件事若是真正推行的阻力絕對不會太大,就算有,對於他們這些朝中大佬來說完全就是不值一提。
一方面之前這種事情皇上已經做過兩次了,一次分拆湖廣佈政使司,第二次就是直接成立漠南和河套兩個布政使司,已經有了先例可循。
同時分拆布政使司朝廷多數官員都會支援,畢竟多出一個布政使司就會多出數量不少的高階官員,尤其是新設立的它更容易出政績,現在這位皇上可是最重視政績了,只要有政績就可以升官,誰也擋不住。
另一方面,這樣的舉動也是向皇帝表示忠誠,向天下人表示表示自己是站在皇上這一面的,是支援變法的,這就是徹徹底底的表明了立場。
雖然之前皇上已經將很多改革的事情安放在眾多大臣身上,但若是這樣他就代表著他們自己心甘情願的,意義也絕對不一樣。
所有人的心中可謂是感慨萬千,他們都不是笨人,他們都很清楚,這一天終於來了,既然王永光開了這個頭,他們也要做出心中早已經下定決心的行動了。
“皇上,臣認為此事極好,臣贊同王大人的上奏。”
“臣附議!”
所有人都是支援的,沒有人落後,幾乎是有些爭先恐後的味道。
朱由檢心中笑笑,終於到了這一天,今天過後,朝中改革派的力量正式登場,將擺放在明面上,將壓倒一切。
“好,諸位愛卿儘快商量出一個結果,儘快實行。”
“皇上放心!”
朱由檢很滿意,這樣的議事才有效率,大家有些共同的目標,沒有人在扭扭捏捏,現在就徹底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了,這根繩就是變法!
…………
第二天,朱由檢對著翰林院送上來的奏摺,一番挑選後終於確定了給自己家孩子想好的名字了,大明大公主就叫朱馨儀,大明二皇子就叫朱慈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