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近五里的距離下,明軍火炮的命中率大為降低,戰場上,原本明軍的優勢也漸漸消失。
這樣的結果讓漢斯很開心,果然本將軍是對的。
雙方在此僵持起來。
鄭芝龍此時的心情格外不爽原本已經鎖定勝局的明軍,現在又不得不再次和荷蘭人僵持起來,現在最後的勝利已經無法預算了。
原本以為憑藉著數量更多的火炮,應該能夠取得較大的勝利,但沒想到事情還是走到了這一步,最終拖後腿的還是我大明士兵火炮射擊技術的不成熟不熟練。
現在雙方距離五里,對方的火炮命中明軍的機率要比自己一方命中荷蘭艦隊的機率高上許多,這就讓己方的優勢被敵軍抵消了,看來這次戰爭之後一定要加緊這方面的訓練。
另外就是戰船的問題了,我軍的戰船還是比西方人的戰船差上許多,在同等條件下我軍戰船的速度比西方人戰船的速度差了一截。
這就讓我軍在大海大海上的交戰陷入不利地位。此次戰爭結束後,要向皇上上奏一定要大規模建造西方這種形式的戰船。我大明的這種福船真的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海上炮戰了。
現在看來,這場海戰要取得最終的勝利恐怕是難了。
孫將軍,接下來就看你的了!你贏了,我們就贏了。
………
普羅民遮城戰鬥此時也進行到了最為激烈的時候,明軍憑藉著數量更多的火炮此時也獲得了戰場上的優勢。
普羅民遮城內外的火炮聲不斷的響起,炮彈不斷的跌落在明軍和荷蘭人兩邊的陣地上,不時有士兵和民眾的哀嚎中響起。
在城池的城頭上,已經被鮮血染紅,堡壘上的荷蘭人都已經雙目赤紅,他們什麼時候經歷過這樣慘重的損失?一時間心中對明軍的恨格外高漲。
城上原本的守軍也不過七百餘人現在經過了將近一個時辰的炮戰,傷亡已經超過了兩百人。再這樣下去,他們也不知道能夠堅持到什麼時候。
而對於明軍來說,這還是明軍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火炮來攻城,就連孫應元自己也對此並不甚瞭解,雖然之前他們在臺灣已經進行了一些戰場模擬,但模擬畢竟是模擬,和事實相比仍然有很大區別。
就像現在的孫應元就已經拿不準,接下來要怎麼做怎麼打?是繼續開炮,繼續進行炮戰,還是讓其他士兵對城市發動進攻,一舉攻破城池,城頭上的荷蘭士兵數量極少,攻城難度應該不會太大。
但是這座普羅民遮城修建的地勢十分險要,要普通士兵直接進攻頗為不易,同時城頭上的那些荷蘭人用的都是明軍剛剛裝備不久的燧發槍。這種新式火槍的威力,孫應元很清楚,明軍想要取得一定的戰果,那明軍的犧牲恐怕會很大。
就在這個時候鄭芝龍派的信使到了岸上,孫應元聽到海戰並不順利的訊息後,他就徹底下了決心,現在已經是不得不打了,即便是傷亡很大,那也要打。
隨著孫應元一聲令下,除去千餘名炮兵外,其他萬餘人直接帶著手中的武器,扛著早已經準備好的攻城器械向堡壘衝去。
成敗就在此一舉!
城頭上的彼得看到這一幕,那是心驚膽顫,明軍竟然真的一點餘地都不留了。他連忙命令所有的火炮全部開跑其餘士兵準備好,隨時向城下的明軍開槍,務必要阻撓他們登上城頭。
由於堡壘的一面面向海洋,明軍士兵只能從其他幾個方向向堡壘發動了攻擊,堡壘上方的一部分火炮不得不調低了射程,向城下奔跑的明軍開炮。
此時的明軍對於的的情形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他們在前進的路上分的很開,每一枚炮彈造成的損傷很小,明軍完全可以承受這樣的代價。
隨著明軍不斷的付出傷亡,明軍與堡壘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當雙方的距離低於一里時,城頭上的火炮不得不放棄轟擊這些人,沒有辦法,雙方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火炮已經發揮不出來作用了。這樣的結果讓彼得很是不滿意,但他也無可奈何。
然而,明君的高興僅僅持續了很短的時間,當雙方的距離拉近到一百餘米時,城頭上的數百隻燧發槍開火了,它給明軍帶來的損傷竟然比之前火炮造成的損傷更大。
但此時既然已經走到了這一步,無論付出多麼大的代價,總要繼續向前衝,後方的戰鼓聲也愈加響亮,炮兵們也想盡一切辦法盡力壓制敵方火力。
他們的目標也從敵軍的火炮轉為哪些在不斷扣動板機的荷蘭火槍兵,還別說取得的效果,還是相當不錯。
藉著這樣的機會,明軍士兵再次向前衝了一大截,付出了相當多的生命後他們終於來到了城下,立起了雲梯,開始不要命的向上攀登。
到了這個時候,孫應元明白現在終於到了戰場上,最為關鍵的時候到了。大明道勇士們!希望你們不要辜負皇上的期望。本將軍對你們已經訓練了一年有餘,一年的時間想來應該是足夠了,你們已經是大明的精銳了!
只見城下近百名明軍圍繞著一個雲梯,有數名強壯計程車兵向上攀登,下方有數十名明軍士兵舉著手中的新式燧發火槍,對著城頭上的荷蘭士兵不斷的扣動手中的扳機,可以說直接將他們打的不敢露頭。
防採集,自動載入失敗,點選手動載入,不支援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面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