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汗若是奮起反抗,會發生什麼事情?說實話憑藉著本汗這兩年來積累的龐大力量,就算他們聯起手來,也不可能將本汗拿下,當然本汗也承認,本汗的確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最終的結果大機率就是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大家再相互妥協,最終受損的還是我大金本身啊!甚至最後雙方達成的協議和現在也差不了太多。
現在我大金早已經是元氣大傷,根本就承擔不起這樣巨大規模的衝突。
為了我大金的前途和數十萬族人,本汗只能忍讓。而代善等人也不是蠢人,這一點他們也能看得出來,而本汗做了一定的退讓之後,他們也不敢太過猖狂。
事實也正是如此,之前他們並沒有向我本汗的核心根基動手,這就是我們之間的默契。”
沉默了一會兒,他長嘆一聲,“更何況,大金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最大的責任還是在本汗,本汗對不起父汗當初的託付啊!這一切都是本汗的錯。
看著皇太極一臉悲痛的樣子,既然相顧無言,一時間都保持了沉默。
“可是,大汗,若是四汗共政的情況長期持續下去,必然會對我大金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人數太多,很多大事情的決定就會變得拖拖拉拉,長此以往,恐成禍患,就算是為了我大金的未來著想,我等就對不能坐以待斃啊。”最終,達海打破了書房中的沉默。
皇太極卻是發出輕笑,“諸位愛卿不必擔心,諸位愛卿都和本汗相處這麼長時間了,對於本汗的性格自然也都是十分了解的,本汗豈是那種坐以待斃的人?
之前本汗的讓步在阿敏、莽古爾泰先後出征後就結束了,本汗已經為自己所應該承擔的責任付出了應有的代價,接下來就是名正言順的鬥上一場了!”
幾人連忙高呼“大汗英明!”
“不過,暫時還不要著急,我大金現在的局勢尚且沒有穩定,這一次的重大危機還沒有真正度過,再等等吧,等到阿敏的訊息傳回來再說,沒有糧食,這一切繁華似乎都是空中樓閣。所謂的爭鬥也沒有任何意義。”
……
另一邊,帶領著一萬兩千八旗精銳的阿敏離開盛京城後,就下令急行軍,他已經迫不及待的前往朝鮮了!
騎在高頭大馬上狂奔的阿敏此時一臉笑意,他正在回想著上一次在朝鮮大殺四方的威風場景,皇太極那些人根本就不清楚朝鮮可要比遼東好太多,那裡才是大金的天賜之地。
相比與遼東,朝鮮的土地更大,人口也要多得多,遼東之前只有數百萬,而朝鮮可是有著一千餘萬的人口,這樣一筆龐大的“財富”實在是令人心動。
更重要得是若是大金想要奪取朝鮮的土地,在他看來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朝鮮君臣、士兵、百姓和大明完全不一樣,大明絕大多數人都是拼死抵抗,很多文官、將領在城破之後直接拔劍自刎,向大金投降的官員數量極少。
朝鮮則完全不同,在上一次自己帶領兩萬餘軍隊攻打朝鮮時,那簡直是一路順風順水,朝鮮計程車兵、將軍都是一觸即潰,逃跑功夫那是相當了得,就將阿敏都很是驚歎。
而且不僅僅是他們,就連朝鮮的上層也有過之而無不及,自己還沒有攻打到他們的都城,他們一國君主和滿朝大臣都丟下千萬百姓於不顧,自己逃出了京城。
這一點就連阿敏自己都為之不恥!
而且這些人還偏偏不識好歹,自大至極。雙方定下的合約要求朝鮮向大金每年僅貢糧食等物品,他們竟然陽奉陰違,當時答應的好好的,結果大軍退卻後,他們竟然不給了!同時還和大明勾勾搭搭。
這些人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嗎?
對於征服由這樣的人管理的國家,阿敏感覺完全沒有一點兒難度。
唯一一點不好的地方就是土地有些貧瘠,不過這和我大金有什麼關係,我們又不種地。
然而令阿敏很不滿意的是皇太極等人的愚不可耐,竟然一心想著將大明趕出遼東,甚至是佔領山海關,南下入關,佔領中原的花花世界,完全不知道變通。
他們對於朝鮮這麼一塊兒寶地是那麼的看不起,完全就是無動於衷。
之前攻打朝鮮還是因為朝鮮幫助大明支援毛文龍,大金才派出軍隊給予朝鮮教訓,讓它明白和大金做對有著什麼樣的後果。
他們這些人根本就沒有看到朝鮮的潛力,這裡才是我大金真正的龍興之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