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很清楚大明需要足夠的糧食,自己無論儲存多少都不會算少,現在這麼多人大規模的售賣糧食絕對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片土地上幾乎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場景,想想隋煬帝,隋朝內修建的大型倉庫眾多,儲存的糧食足夠國家用數十年。
那楊廣卻不捨得將糧食分發給他的子民,最終天下皆反,隋末亂戰十數年,一直到唐初這些糧食還沒有吃完,甚至在後世還能在洛口倉遺址發現了大量的糧食。
因此,不管如何,朝廷掌控大量的糧食是極其必要的。
況且朱由檢很清楚,紅薯、土豆這些農作物的產量的確是高,但是這些東西真的不那麼頂餓,人若是真的長期食用也真受不了。
不然的話在這片土地上紅薯的種植比例從來就沒有超過百分之十。因此它們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想要指望它們拯救大明是不現實的。
再加上此後長達十數年眾多的自然災害,大明的糧食產量必然是下降的,可以說,大明什麼時候都是缺糧食的。
少府大規模購買糧食的行動已經持續將近三個月了,朱由檢在其中已經投入了近三百萬兩銀子,朱由檢購買的量還是比糧商、地主放出的量少的多,糧食的價格仍然在下跌,甚至已經下跌了將近一半,因此少府一共購買了大約八百萬石的糧食。
憑藉著極低的價格,這個收購的糧食的規模極大,朱由檢都沒有想到,這些人竟然會有這麼多的糧食,看來大明的糧食似乎不怎麼缺啊!
還好他朱由檢不缺人,在各省首府都修建了大量的倉庫,尤其是西安、開封、北京等地,再加上對以前有些廢棄的倉庫進行大規模維修,倉庫現在基本上是夠用了。
不過這這都還不夠,朱由檢已經想著繼續加大規模收購糧食,反正銀子他還有很多,這半年來抄家的收入、勳貴們上交的銀子、對勳貴們收稅收到的銀子…
內帑的銀子現在已經接近兩千萬兩,而且二月份又一次徵收勳貴們的商稅馬上就要到賬了。
這些錢放著也是放著,自然是要花出去的,跟何況信達錢莊可是存了大量的銀子,實在不行就挪用一點兒也不是不可以,當然不到萬不得已,朱由檢是不會動這些銀子了。
因此朱由檢還是有足夠的底氣來收購糧食的,等到了以後不管是用來賑災還是等到糧價上漲後用來平息物價都是很好的。
在這些糧商的眼中,若是再加上收購糧食時付出的運費、人工費等等,他們真的是虧死了。至於那些地主們他們賣出的糧食可是他們存了不知道是多少年的糧食啊!賣出後那是心如滴血,尤其是這樣的價格。
現在從邸報上得到互市的訊息後,這些糧商似乎發現了新的發財道路,都做好準備去撞撞運氣。
就是在一月份各個大商人的先頭部隊已經到達開平,他們主要還是查探訊息的,看到這裡一片熱火朝天的情形,他們原本忐忑的心稍稍安定。
在開平城城門口眾人看到朝廷在開平城外張貼的巨副佈告後,他們簡直是又喜又憂。
喜的是,朝廷的確宣告,只要是大明商人都可以參與此次經商,朝廷沒有任何限制,而且作為主管機構的少府聲稱將嚴格遵守朝廷的要求,不會阻止任何人。
憂的是,朝廷竟然要徵收一成的稅,叫什麼交易稅,而且不同的門店還要收不同的租子,這些銀子全部交由稅課司來徵收。
對於最近一年來聲名鵲起,威震大明的稅課司他們還是瞭解的。能夠從大明的十數萬宗藩手中收到稅收的機構,眾人想想都知道對方的威勢。
稅課司和眾多藩王大聲衝突的幾次,不管是先帝還是當今皇上都支援稅課司,甚至還專門下旨申飭這些自信至極的親王。大明的百姓們這才徹底的認識到了這個新設機構的力量。
更何況自從半年前,那稅課司竟然還建立了一支可以稱之為軍隊的專門收稅的隊伍,由大名鼎鼎的原錦衣衛指揮同知許顯純統領。之後這支隊伍的確很厲害。
因此在看到是由稅課司來徵稅,眾人皆是心中一寒,看來這筆銀子是無論如何都少不了了。
繼續往下看,上年還說,只要是來做生意的都要交,誰都少不了,包括少府也會向官府繳納稅賦,看到這句話眾人也沒有太吃驚,畢竟數個月前皇帝讓他名下的所有產業都繳稅了,現在看來皇帝還要這樣做了。
下面說的就很有意思了,上面說的是這裡的互市將是和蒙古人交易,他們都是機靈之輩,立刻明白這不僅僅是和察哈爾交易啊,恐怕是整個蒙古啊!
而且那個交易的地點規模如此巨大,而且沒有城牆,隨時都可以大規模擴建,看來朝廷很有信心啊?
他們作為自家商號的親信,這個時候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以及其中所蘊含的巨大利益,自己以前是大大小看了這次的互市了啊。和這些利益想比,所謂的十分之一稅收完全就可以接受了,大不了壓低收購價。
他們連忙將這些資訊透過信鴿送回去,等待著自家商號主事人的決定。只是不知道這些晉商們該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