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完,見四位文官都臉色變換,也沒有出聲。他們不由得心中大定。
整齊跪倒在地,激動的高呼。
“請皇上為我等做主!”
…
“請皇上為我等做主!”
…
朱由檢並不希望以這樣的方式來給五軍都督府收回一部分權力,若是自己真的以祖制的名義這樣做了,之後自己對大明的改革怎麼辦?這就是起了一個壞頭。
若是以這樣的方式收場,自己這次的行動恐怕絕對算不上是成功?
朱由檢將目光轉向黃立極等人,朕就不相信這幾位老狐狸沒有辦法對付這個問題。他們現在的沉默只是在思考利弊罷了。
朱由檢想的不錯,四人都明白,這個問題的確是太過致命,這上百年來,朝中總有一部分人打著祖制不可動的旗號做事,而且確實是取得了一些效果。
但是他們也不是沒有辦法,畢竟他們四人都不是堅定的認為祖制不可動的,不然的話,這半年來,皇上地一系列動作早就受到他們激烈的反對了。
他們也是看到皇上的動作對整個大明是極為有利的,這才暗地裡支援的。
大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官員認為大明應該進行改變的,不然數十年前的張居正就算再權勢滔天,也做不到對大明進行大規模的變革。
但那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行事罷了,可是現在不一祥,若是真的在這個情況下反對祖制不可動,那他們就真的和皇上的這個想法給綁在一起了。
這樣的選擇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關乎他們自身、家族的利益,自己的身後名,以及今後的仕途,若是不合皇上地意願,自己還能在這個位置待下去嗎?
自古以來改革家有什麼好下場,前有商鞅車裂而死,王文公變法失敗,黯然離場。近有張居正,死後被人清算,差一點連墳都被刨,那是何等的悽慘,直到張文忠死後三十餘年的天啟二年,才被天啟皇帝復官復蔭。
他們相當糾結,實在是難以抉擇,他們也在仔細的考慮兩個選擇的利弊。
既然他們不說話,朱由檢也不能將這些跪在地上的勳貴都晾在這裡不管啊!況且他還要動一動對這些文官施加一些壓力,好幫助他們徹底的下定決心。
朱由檢站起身,扶住最前方的英國公,畢竟他年紀恐怕也就比孫承宗小一點,這要是萬一出了什麼問題,那可就不好辦了。
“來來,英國公快快起來,諸位愛卿,你們都起身吧,若真是如此,朕會為你們做主的,起來吧!”,朱由檢一臉真摯的說道。
張維賢感到胳膊上傳開的不小力道,他明白皇帝的意思了,於是連忙出聲:“臣謝皇上!”,之後連忙起身。
原本還想皇上不答應就不起來的眾人見英國公起身也就匆匆起身謝恩。
見到這一幕,聽到朱由檢話的文官們這個時候有些慌了,這可如何是好,大明的軍事權力絕對不能還給五軍都督府。
就在幾人焦慮之時,有人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