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卻不能將其鎮壓。
朝廷日用不足,各地災荒不斷,軍餉也難以按時發放,將士也漸離心,貪官汙吏遍地皆是,各地更是陽奉陰違。
咳!咳!咳!”
感受到手中一緊,天啟皇帝用另一隻手輕輕拍了拍掌中的手。這才鬆開了朱由檢。
緩了口氣再次開口:
“朝廷對各地的控制也愈加薄弱,各種稅收一年比一年少,我大明面對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朝廷內部則黨爭不斷,不能集中全力去鎮壓叛亂、反擊建奴,只知爭權奪利!”
“陛下息怒,此乃臣等的過錯,陛下睿智無雙,此乃朝野公認!”
眾人連忙開口道。
可惜大多數人僅僅是想著安慰一個將死之人罷了。
大明的問題大家都看出來了,甚至是數十年前張太嶽不也看出來了,大明已經到了必須要改的程度了,這已經是士林的共識。
但真正的問題是怎麼改,聽誰的?
各地都有不同的思想出現,都號稱從儒家分出的流派,但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不管怎樣改,都有人不願意,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人來主導,所有人都知道改不成功的。甚至這個人還必須是皇帝,張太嶽什麼下場,大家都清楚。
並且皇帝的意志要堅定,歷史上改革失敗的次數太多了,離本朝近的王安石王介甫變法,不就是皇帝的不夠堅定,才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誰到知道大明需要變,但是沒有人真正的敢變,沒有人願意拼著身敗名裂的危險去嘗試。
天啟皇帝玩味的看著這些人,平時不都差點大罵自己是昏君了嗎?
奧,真想起來,那些人大部分已經被魏忠賢給送走了,果然是清淨不少。
“朕登基七年有餘,卻不能上體天心,下合人道。致使數百萬軍民流離失所。
或許是太祖皇帝看不過去了,想讓朕過去了!”
“陛下!!”眾臣皆大哭!
“朕去後,皇位由信王繼承,諸位愛卿、魏忠賢,王體乾,你們定要好好輔佐信王!”
“臣等遵旨!”
朱由檢則大驚,連忙說道:“皇兄定然無事,龍體安康!我只作一個閒散親王就夠了!”已經停止流淚的眼睛再次留下兩行淚水。
“沒事沒事,吾弟當為堯舜!”
說著,再次僅僅的抓住朱由檢的手,朱由檢心中一驚,手中被皇帝放了什麼東西。
PS:天啟皇帝駕崩,託孤的過程具體如何,天啟皇帝到底是和什麼樣的人,魏忠賢到底如何。
這些東西的爭議都很大,作者也只能按著自己的想法來寫,有的還是自己新增的,有的僅僅是為了邏輯合理,為了故事性。
有些東西大家看看就好,不用太當真。小說嗎!大家開開心心的看就夠了。
如果有什麼不好的,作者先在這裡道歉了。
照例求收藏,求推薦票,急需大家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