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奸雄天下> 第899章 一聲巨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99章 一聲巨響 (1 / 2)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雄壯的《大同歌》在忽禿倫堡的光明頂廣場上響起,這個經常被神聖派的大人物們用來檢閱天道騎士團官兵,以炫耀神聖天道國武力的場所,現在已經是一片沸騰的人海。不過聚集在這裡的並不是強大的天道騎士團,而是無數穿著工裝的男男女女,其中的男子不是少年就是上了些年紀的老者。

在長達四年的世界性戰爭後,曾經號稱擁有世界第一陸軍和第二空軍的天道騎士團,已經潰不成軍了。雖然在戰爭剛剛開始的時候,依靠多年積累起來的裝甲部隊和訓練有素的空軍,天道騎士團一度佔據了很大的上風。在西線,同英格蘭王國、義大利王國一起瓜分了由歐羅巴民國分裂而來的五國。

歐羅巴民國本來就是由各個軍閥集團勉強拼湊起來的,而且在國家成立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的拿破崙.波拿巴和他的歐羅巴革命黨本身的實力並不大——他們是一群革命者而非軍閥頭目。這場革命的本質,就是革命者和軍閥互相利用,推翻了礙事的大清王朝。

而在革命勝利之後,革命黨人對大清統治階級的清算又讓他們得以實行一場不算徹底的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重心在法蘭西和德意志西部的萊茵河流域,那裡也是歐羅巴民國政府的統治中心)。土地改革的結果是歐羅巴民國的政權暫時得以鞏固,國家也有財力進行工業建設。如果能假以時日,拿破崙和革命黨很有可能依託法蘭西和萊茵區的建設成果。組織起強大的革命軍隊,掃平群雄,徹底實現國家的統一。

但是。僅僅在革命勝利後的第15年,歐羅巴民國西部的獨裁者拿破崙.波拿巴身患癌症去世。

在一代強人拿破崙.波拿巴死後。為了爭奪他留下的權力寶座,歐羅巴民國發生了二十年內戰。最後在列強(沒有一個列強願意歐羅巴民國統一)干涉下,歐羅巴民國分裂成了法蘭西民國、德意志民國、尼德蘭民國、波希米亞民國和奧匈民國。

長達二十年的內戰嚴重摧殘了歐羅巴五民國的經濟,中斷了剛剛起步的工業化。而且這二十年歐羅巴內戰還成功促進了世界各個強*事技術的大躍進。當戰爭最後結束的時候,機關槍和大炮主導戰場的時代一去不返,以飛機坦克為代表的機械化軍隊時代已經來臨!歐羅巴五民國即便有了民族主義,也沒有辦法去和真正的列強叫板了。

從某種角度而言,這場二十年內戰還有一個輸家。就是稱霸世界的大明帝國——大明帝國雖然是幾百年的老牌世界霸主,但是她的外交政策一直不大成功,遠遠比不上另一個時空的霸主英國和美國。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陳德興開創的並不是一個以單純的國家利益為導向的外交活動原則。而是要維護華夏文明主宰世界為原則的朝貢外交體系。這樣的外交體系和幾百年來烙印在所有大明人心中的天朝大國思維,束縛住了大明帝國的手腳。使大明帝國始終不能對不大聽話的華夏藩國採取嚴厲的手段——譬如幾百年前對日本天道國的征服就因為要護住華夏人(日本是神洲人,奉天道,行《陳禮》,因此被這個時空的大明當成了諸夏國)的體面,不能搞種族滅絕,而且還要捏著鼻子和天道教東神聖派的道人論“禮”。最後雖然贏得了戰爭。將日本變成了大明帝國的一個省份,但還是優容了天道教東神聖派和日本的天道武士。

受到這種思維模式的約束,大明帝國強大的國力便無從發揮。對於崛起中的明洲兩華夏。也只能透過拉一派打一派的辦法來削弱。根本沒有自己下場的條件,況且大明帝國的統治階級一直以來都壓制國內的公民意識,讓大明長期不能成為一個公民國家。由此帶來的國內矛盾的激化,也抑制了大明帝國對外動用武力的能力……直到大清帝國被革命浪潮所粉碎,大明國內的反動派們才在公民社會的問題上讓了一步。

而大明帝國完成公民社會的轉型還是慢了一拍,等到大明變成了一個公民國家的時候。戰爭的模式已經進化到了機械化,公民兵的作用大大下降,戰爭的科技含量大大上升。

而且,大明帝國轉變為成了一個民主化的公民社會之後。又出現了一個讓人始料未及的問題……許多大明藩國的公民居然還保留著大明國籍。大明帝國和大部分華夏國家都承認雙重國籍。這就造成了大明帝國的對外政策陷入了不小的混亂。

同時也讓不少大明藩國的公民在國家認知問題上出現了錯亂,甚至出現了支援諸夏統一的政治派別——諸夏統一併不是不現實。只是操作難度很大,因此反對的意見也挺多的。

總之。華夏諸國(不包括神聖天道國、兩波斯和西華夏共和國)這些年都有點亂哄哄的,幾乎所有的政治派別都被要不要建立一個大一統的華夏而困擾。

與此同時,靠近歐羅巴民國的幾個列強,則全力介入到了歐羅巴民國的內戰當中——在戰爭的中後期,他們的軍隊甚至直接介入!而透過支援和參與歐羅巴民國內戰,幾個歐洲列強都受益匪淺。特別是神聖天道國,更是透過支援和干涉歐羅巴民國內戰,強化了他們的軍工體系,鍛鍊了他們的軍隊。

因此,神聖天道國的軍隊在這場世界大戰的初期表現相當出色。先是佔領了德意志民國、波希米亞民國和奧匈民國。接著又借道兩波斯攻入了大明支援的大石國,試圖一舉掌握世界石油供應的命脈!

同時。神聖天道國的盟國英格蘭和義大利又共同瓜分了法蘭西民國和尼德蘭民國。馬木魯克蘇丹國隨後也加入了戰爭,先是強行收回了大明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區,然後又聯合自己的藩國馬林蘇丹國(摩洛哥)向大明屬地澳門發動進攻。至此。世界大戰徹底爆發。

可是出乎歐羅巴聯盟(由神聖天道國、西華夏共和國、兩波斯、英格蘭王國、義大利王國、馬木魯克蘇丹國、馬林蘇丹國等八國組成)預料之外的是,明洲兩華夏在這個當口居然全部站在了大明帝國一邊。而不是一分為二,一個支援大明,一個支援歐羅巴聯盟。

原來,在長達百年的和平發展之後。明洲兩華夏和大明帝國的經濟關聯度已經上升到了不分彼此的地步,三國的資本也融合在了一起,出現了許多立足於太平洋兩岸的跨國財團。而且來自大明的移民在過去的百年間也超過了一億人!這些人和他們的子女,並沒有牽扯進兩華夏過往的恩怨。

支配他們思維的還是大明帝國的大華夏主義——也是諸夏一家——而他們的這種思維,又增強了兩華夏內部“和統派”的力量。所以兩華夏在面臨世界大戰之時。並沒有選擇用武力消滅對方,而是一起站在了大明一邊。希望透過一場共同參與的戰爭,讓兩個國家最後團結在一起。

對於大明帝國可能的反對,兩華夏的政客們也有了解決的辦法,就是讓大明皇帝兼任統一後的新大明帝國皇帝,進而再推動新舊大明一統!

由於兩華夏開戰跳票,歐羅巴聯盟頓時陷入被動!而神聖天道國的陸軍機械化部隊,也沒有如預想的那樣迅速奪取欽察草原和大明西域地區。神聖天道國的坦克海遇到了新式制導武器的打擊。掛載在噴氣式攻擊機和直升飛機上的反坦克導彈成了坦克的剋星!

不過大明帝國的高科技武器也沒有達到後世海灣戰爭時美帝高科技的水平。充其量就是個越戰美軍,可能還不如一點。所以這些高科技武器沒有立即讓戰爭分出輸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