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過後,二月中下旬,歐洲賽場的比賽又要開始。
沃爾夫斯堡作為小組賽E組的頭名,對手是A組的第三名巴黎聖日耳曼。
這個賽程,是去年12月19號,沃爾夫斯堡的俱樂部主席漢斯.珀奇帶著球隊的足球總監克勞斯.富克斯在歐足聯的總部尼翁抽籤獲得的。
巴黎聖日耳曼的建立歷史並不長。
1970年,因為以巴黎為基地的球隊如“CA巴黎”、“紅星”及“施塔德法蘭西”等相繼退出頂級聯賽,所以在當年的8月,成立於前一年的“巴黎FC”和來自巴黎西部的“施塔德聖日耳曼”實施了合併,成為了一支球隊,叫做巴黎聖日耳曼。
球隊組建之後,首個賽季在法乙表現的非常成功,當賽季獲得了乙級聯賽的冠軍,並升入了法甲。
不過,因為球隊位於巴黎西部的小城聖日耳曼昂萊,並不能算是純粹的巴黎人的球隊。所以,當時的巴黎市長和市議政廳的給了球隊很大的壓力,殷切的表示,希望能有一支純巴黎的足球隊在甲級聯賽比賽。
最終,這支巴黎聖日耳曼在球隊升入法甲之後,被拆分了。
一線隊的主力留在了巴黎,繼承了法甲的權益,保留了原本的主場王子公園球場,並更名為巴黎FC足球俱樂部,成為了根正苗紅的巴黎人的球隊。
而俱樂部的業餘球隊則留在了昂萊,頂著巴黎聖日耳曼的名字,降級去了丙級聯賽。
但世事奇妙莫過於此。
兩年後,巴黎聖日耳曼完成了兩級跳,回到了法甲。
而在巴黎聖日耳曼升入甲級聯賽的同時,巴黎FC降級去了乙級聯賽。唔,原本捂得好好的王子公園球場,也轉籤租借給了巴黎聖日耳曼。
當真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不過細品一下,多年以後,法國連國家隊都換上了一水的非裔兄弟,也不知道這些巴黎人當時在堅持什麼。
巴黎聖日耳曼在1974年升級之後,就一直留在法甲聯賽,贏得過兩屆聯賽冠軍及七次法國杯。在1996年,還以10擊敗維也納迅速,奪得過一次歐洲優勝者杯。算得上是一支比較有競爭力的球隊。
不過,這支球隊真正的輝煌,還要等到後來被金主爸爸卡達財團收購之後。
所以,在抽到沃爾夫斯堡之後,巴黎人的內心其實是拒絕的。明明有哈爾科夫金工和標準列日這樣實力不太強勁的小組頭名,為什麼偏偏要把在德甲打出隊史最佳戰績的沃爾夫斯堡留給自己。
不過抽籤結果已經出來了,巴黎人說什麼,也不可能變更結果的。
只能硬著頭皮和沃爾夫斯堡來一場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戲碼。
當然,對於沃爾夫斯堡來說,巴黎聖日耳曼也不是一個好的抽籤物件。
雖說這段時間是巴黎聖日耳曼的低谷,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看看這支巴黎球隊陣中的球員,17歲就帶上隊長袖標成為法甲和巴黎聖日耳曼隊史最年輕隊長的薩科、最先後效力於皇馬和切爾西的後場鐵閘馬克萊萊、號稱左路貝克漢姆的羅騰、曾經在巴塞羅那讓梅西給自己打替補的久利、四年三奪荷甲金靴的凱日曼……
光看這些名字,你也很難相信這會是一支平庸的球隊。
而且巴黎的主教練保羅.勒岡也是個大名人。
球員出身的勒岡曾經和馬大帥是同行,都是踢後腰的。
勒岡職業生涯的最後七年,都是在巴黎聖日耳曼渡過的,是當時球隊的隊長。那段時間,也正是巴黎聖日耳曼最輝煌的時候,勒岡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人。
所以當巴黎聖日耳曼在聯賽泰半過去,掉落到降級區的時候,勒岡義無反顧的做了一回接盤俠。
這位後腰出身的主教練擁有鋼鐵般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