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這話一出。
周辰的眼裡立馬閃過了一道精光;“克明說的不錯,鎮北侯和西涼侯二人也已經很久沒有回朝了。”
“朕是該召兩位侯爺回朝一趟了。”
周辰點了點頭。
對於杜如晦的這個建議,周辰覺得很好。
不管鎮北侯和西涼侯二人會不會遵旨回朝,那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為接下來的事做鋪墊。
當然,鎮北侯和西涼侯二人能回朝最好,那樣的話就能省很多事了。
“克明,你說靠山王能不能穩住鎮北軍和西涼軍?”
周辰突然問了一句。
杜如晦一聽,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靠山王和太師都是我大周的擎天之柱,三朝老臣,在軍中威望甚高。”
“憑著靠山王在軍中的威望,要穩住鎮北軍和西涼軍應該問題不大。”
杜如晦有些謹慎的說道。
靠山王和太師聞仲一樣,是大周的兩大擎天之柱,三朝元老,在大周威望很高。
尤其是在軍中,可以說是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憑著靠山王在軍中的影響力和威望,想穩住鎮北軍和西涼軍應該不難。
不過,什麼事也沒有那麼的絕對。
也有例外。
所以,杜如晦說的很謹慎。
周辰點了點頭,對於杜如晦的這種謹慎,周辰也能理解。
萬事無絕對。
尤其是這種事,弄不好可是會出現大亂的,謹慎點沒錯。
隨後,杜如晦又說了一些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後,就退出了養心殿。
……
在杜如晦離開後,周辰目光深邃的沉思著。
杜如晦的一些建議和看法,周辰只會作為參考,並不一定就會採納。
畢竟,周辰是皇帝,他要考慮的東西往往要比臣子們多很多。
“曹正淳,派人去北疆和西涼傳旨吧!”
“讓鎮北侯和西涼侯二人回朝奏事。”
“同時,也正好讓他們把朝廷撥給他們的軍餉,由他們親自押運回邊關。”
周辰沉吟了片刻後,看了一眼侍立在旁邊的曹正淳說道。
曹正淳聞言,立即躬身道;“是,陛下。”
……
“簽到。”
在曹正淳離開去派人傳旨的時候,周辰開始了今天的簽到。
現在周辰不光缺的是文臣,能夠獨擋一面的武將也很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