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辰說著,撇了一眼兵部尚書。
周辰知道,房玄齡初來乍到,要是沒有一個朝堂內的熟人幫襯,會遇到很大阻力的。
所以,周辰讓兵部尚書協助房玄齡。
憑著房玄齡的能力,再有兵部尚書的協助。
周辰相信,這些阻力對房玄齡來說應該沒什麼大問題。
畢竟,房謀杜斷,這可不是嘴上說說的。
將這件事交給房玄齡,周辰也放心。
更何況,吏部的職責本來就是提拔官員,考核官員的。
即使朝堂上有人想暗中作祟,也阻止不了吏部的本來職責。
房玄齡聽到周辰的話後,立即躬身道;“臣房玄齡,遵旨。”
這些,在昨夜房玄齡簽到出來的時候,周辰就已經跟房玄齡談過了。
讓房玄齡做吏部尚書。
這樣一來,朝堂上的官職調動,官員考核就都掌握在了房玄齡的手中。
也就相當於掌握在了周辰這位皇帝的手中。
所以房玄齡在百官審視的目光下,坦然的接受了這道旨意。
而百官雖然剛剛早有預料,皇上會任命房玄齡做吏部尚書。
但現在真正聽到周辰下這道旨意的時候,臉色還是有了些變化。
想他們百官,哪一個不是經歷過幾十年官場打拼才擠進這金鑾殿的。
可房玄齡,一介白身,一步登天的就坐上了六部之首吏部尚書的位置。
這讓人如何能心裡平衡?
尤其是周辰還讓房玄齡全權的負責朝堂上缺少的那二十多位官員的補充,這不就是在為房玄齡培植黨羽嗎?
在場的百官可沒有一個不是人精。
按理說,丞相袁博統領百官,這種事丞相袁博是有權利插手的。
可是皇上卻繞過了丞相,直接放權給了這位房玄齡。
這就不得不讓人多想了。
看來,皇上這是要乘著大將軍外戚一黨倒臺的機會,收攏一部分朝堂的權利。
丞相袁博眼裡也是閃爍一絲精光,不過很快便恢復了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