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了羯人的騎兵,但是桓溫依然很謹慎,依舊派出塘騎四處偵查,保持著嚴整的佇列,緩緩而行。
果然,沒過多久,前頭的塘騎又來報,羯騎奔行一陣之後,張賀度覺得不服氣,轉頭又率著羯騎捲土重來。
桓溫早有防備,依舊迅速列陣,嚴陣以待。
羯騎奔行而來,見得晉軍還是原來的陣營,只得又退了回去。這一次羯人只是退回了七八里地,然而晉軍始終有塘騎在偵查羯騎的動向,羯人不退,則晉軍陣列不散。
雙方一直糾纏到日落時分,羯騎原本只想一衝擊潰,並未想到要帶宿營的工具,又見得佔不到便宜,只得怏怏的退回滎陽城。
因為兩軍一直糾纏之中,晉軍在落日時分才向前行進了五六里里路,此時離滎陽城還有二十五六里地。
桓溫抬頭看了看天色,安排眾將士就地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同時各路塘騎密切偵探敵軍動向。
晉軍依舊以輜重車擋在前頭,然後戰兵們就地休憩和喝水,同時隨時做好迎戰的準備,輔兵們則開始挖灶、生火、做飯,忙得熱火朝天。
桓溫勒馬而立,望著暮色中的遠處,眉頭緊蹙。
很顯然,這場仗不好打……
羯人不但兵力眾多,而且更有機動性極強的騎兵,晉軍面對騎兵,始終只能處於守勢而無法進攻,這已是極其吃虧。
而更為重要的是,羯人的騎兵來去如風,可以截斷晉軍的糧道。在這平原地帶,運糧的伕役,在羯騎面前就是活靶子,而且運輸隊伍必將拉得極長,想要派兵馬沿途防守是不現實的。
斷了糧道,摧城拔寨再厲害,一旦糧草不繼,也得乖乖退回。如何解決糧草運輸之事,成了最為頭疼的事情。
而擺在他面前,最為重要的事情,則是這隻神策軍軍馬的安全,一萬多兵馬,這個時候奔往滎陽郡城的話,想要順利入城極為艱難,只會被數倍的羯人大軍圍攻。而且孤立無援,就算守住了一波,後面還會有連綿不斷的進攻襲來,屆時想要退兵都難。不比在江南,有江河上的船舶為後盾,隨時可以撤往大船之上,羯人只能望船興嘆。
桓溫思慮了再三,又根據斥候打探得來的訊息,決定全軍用完晚膳之後,趁夜疾奔往離滎陽城五十餘里外的管城。
管城此時只是個小城,城池雖小,終究可以作為防守依託,好過在野戰立營寨,然後被羯人衝襲。
根據滎陽目前的防守情況來看,謝尚的驍烈軍堅守三個月不成問題。而在滎陽城被羯人圍城的情況下,一萬多神策軍想要入城也極為艱難,只有退守管城,與滎陽城互為犄角,才是最佳選擇。
桓溫率眾連夜入了滎陽城之後,便派斥候飛馬奔往洛陽,傳報司馬珂。
………………
洛陽城。
司馬珂正端坐在中軍大帳之中,閱讀著謝尚和桓溫兩人的急信,眉頭微微一蹙,思慮了許久。
對於羯人用騎兵截斷糧道之事,的確是極為頭疼……
他想了半天,也沒有主意。
難道要全線退守襄城郡?
襄城郡處於伏牛山脈東段,西南部為連綿起伏的淺山區,北部為丘陵地帶,不適合騎兵縱橫,運輸糧草的通道可以保障。
而且,如今軒轅關已通,並不需要從滎陽郡作為中轉站運糧到虎牢關和洛陽。
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看起來退兵是個不錯的主意。
然而,司馬珂很快便推翻了自己的決定。
首先是步卒退兵,很容易被羯人的騎兵銜尾追擊,造成大敗。燕趙的昌黎之戰中,趙軍正是因為步卒在退兵途中,被慕容恪率兩千鐵騎銜尾追擊,斬殺趙軍步卒三萬餘人。唯有冉閔的軍馬邊退邊守,陣列嚴明,讓慕容恪無懈可擊。如果晉軍步卒退兵,也將面臨趙軍在昌黎之戰時退兵的危險處境。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司馬珂這次北伐,眾人皆是一鼓作氣,所向披靡,而且所攻佔的之地的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一旦退兵,不但會影響士氣,也將令滎陽的百姓、士民和豪族們對晉軍充滿失望。
故此,滎陽之兵,不到萬不得已之際,堅決不能退!
此時正是午膳的時刻,王輝親自將司馬珂的膳食端了進來,輕輕的放在他旁邊的案几上,然後悄悄的退了出去。
司馬珂思慮了半日,沒有好的主意,腹中也咕咕直叫,只得緩緩的站了起來,坐到了案几之前,準備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