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宮,太極西堂。
司馬衍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不停的踱來踱去,六神無主。
在司馬衍看來,他的這幾個舅舅,就沒給他幹過好事,只會添亂。在他幼年時,幾個舅舅利用他母親臨朝聽政之際,總攬大權,大肆屠戮宗族,排除異己,完全把自己當個擺設;再後來,庾亮引發蘇峻之亂,建康城被破,全城慘遭劫掠,建康宮都被燒了大半,而作為皇帝之身的他居然被蘇峻關在小黑屋內,母親庾文君也因此上吊自殺;蘇峻之亂後,庾亮拍拍屁股走人,搖身一變成為藩鎮大員,掌控六鎮之兵,留下自己在宮中繼續成為世家的傀儡;好不容易遇到司馬衍,總算熬出頭來了,誰知道庾亮不但三番兩次的彈劾司馬珂,而且這次居然直接發動兵諫。
一個多月前,庾亮連發兩道奏疏,一道是繼續彈劾司馬珂,一道是請求北伐,司馬衍都予以拒絕了,誰知道庾亮居然直接起兵威壓。
庾亮雖然只有十五萬大軍,而且還有五萬新兵,但是卻號稱三十萬大軍,將司馬衍嚇得魂飛魄散。畢竟中央軍和北府兵加起來,也才不過六七萬大軍,這可是三四倍的兵力。
司馬衍雖然痛恨幾個舅舅完全不顧自己的感想,但是卻無可奈何,只得召來司馬珂。危難之際,只有小皇叔能給他帶來定心丸。
司馬珂急匆匆的趕到,兩人見禮之後,司馬衍便滿臉憂心忡忡的將幾份緊急軍情的奏摺遞給了司馬珂。
幾分奏摺連起來一看,司馬珂馬上明白了。這是庾亮狗急跳牆,圖窮匕見,要跟自己決死一戰了。京口的北府兵,乃東晉最精銳之兵,庾亮無論如何是不會讓自己順順利利的接手的。這次庾亮是徹底撕破了臉皮,就算是小皇帝的面子,也決計不會給的。
如今司馬珂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自動拱手交出兵權,保全自己,做個逍遙的宗室子弟;要麼率軍與庾懌決一死戰。第一條路,顯然是死路一條,一旦失去了兵權,又成功的被庾亮視為眼中釘,必定不死不休。就算他不死,也只能亡命天涯。他能選的,只有第二條路。
雖然說他都督中央軍事,但是此刻庾亮大軍壓境之際,真正他能控制的兵馬並不多。中央軍真正能打的就只有天策軍和羽林騎,最多再加上曾跟他共過患難的長水營和步兵營。其他的中央軍,都是老油子,打打順風仗還行,一旦遇到勁敵,跑得比兔子還快,反而影響士氣。雖然說經過一年多的整頓,王室六軍比往日已經好了許多,但是不到迫不得已之際,他是決計不會讓那些老兵油子上陣。
要想解決面前的困境,唯有先擊敗庾懌。
但是庾懌號稱八萬大軍,就算按照對半計算,也有四萬,而他能調動的冰冷,不到兩萬。
這一戰,很懸!
當然,他還有個選擇,就是死守石頭城。庾懌從西面而來,要想進攻建康城只有進攻石頭城。死守石頭城,是個不錯的主意。但是,一旦死守石頭城,便是向庾家示弱。而一旦他示弱,建康城內便會風雲詭譎,不知會有多少人與庾亮暗通款曲,甚至倒戈而起,他將陷於十分被動的局面。
最好的辦法,還是主動出擊,堂堂正正的擊敗庾懌,斬其頭懸於東門,才能震懾庾亮,同時讓其他士族堅定的站在自己這邊。
司馬珂反覆權衡之後,心中已下定了死戰的決心。但是,終究還是要看司馬衍的態度。
司馬珂笑了笑,對司馬衍道:“陛下不必憂心,庾徵西乃國舅,必不敢逼迫陛下,其不過是衝微臣而來,只要微臣解除兵權,則庾徵西便可退兵。”
司馬衍一聽,兩眼一紅,頓時眼淚嘩啦啦的流了下來,捶著座下的胡床哭道:“皇叔若不能掌天下之兵,朕便如傀儡,凡事不能做主,暗無天日一般度日。我那舅父,屢屢陷害朕,朕寧願與其決一死戰,亦不願解皇叔之兵。”
司馬珂當然是試探司馬衍的,畢竟庾亮是他的親舅舅,而他只是遠房皇叔,若按血緣之遠近,肯定是舅舅要親過遠房小叔叔。對於他來說,司馬衍的態度很重要。
聽得司馬衍這般說,司馬珂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眼中露出決然的神情道:“姑孰之兵,號稱八萬,微臣料其不過四萬。羯人猛如虎,昔日曾以五萬大軍兵臨歷陽,微臣尚未曾畏懼,以五千破之,又豈懼姑孰之兵?陛下若得一聲令下,微臣只需率天策軍及羽林騎,即可破之,以解建康之危,令庾徵西知難而退!”
司馬衍一聽,眼中露出希冀的神色,問道:“可乎?”
司馬珂神情嚴肅而堅定,眼中信心滿滿,朗聲道:“只待陛下旨意,即刻便可出征!”
司馬衍臉上遲疑了片刻,隨即決然道:“好,朕便下旨,令二舅退回魏興,如其抗旨,則請皇叔奉旨出征,進攻姑孰,捉拿其歸案!”
說罷,當即便傳令中書監草擬詔書,加急傳送到姑孰城。
…………
司馬珂出了建康宮,便立即縱馬來到左將軍署,傳令諸將前來議事。
很快,諸將便擠滿了議事大殿,分列兩旁,按劍而坐。
司馬珂知道司馬衍的詔書對庾懌來說必定是一紙空文,庾家就沒真正把這個小外甥皇帝放在眼裡。故此先召集了諸將前來,進行戰前各事項的安排。
眼見諸將已到齊,司馬珂沉聲宣佈道:“叛將庾懌,不遵朝廷旨意,率軍攻佔姑孰,威逼京師。我奉天子旨意,欲率天策軍及羽林騎,攻往姑孰,捉拿庾懌。”
眾將或多或少的都聽到一些訊息,聽到司馬珂這般說,紛紛露出吃驚的表情。
紀睦急忙道:“庾懌號稱八萬,實則四萬。左將軍以一萬餘兵馬出征,兵力過於微薄,末將願率長水、步兵二營隨左將軍一同出征姑孰,還望將軍勿拒。”
紀睦話音剛落,卞誕、沈勁、桓溫、甘苗、謝尚等人紛紛請戰。
“左衛軍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