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戲的拍攝,演員在其中的位置其實很被動。
妝發、服裝、拍攝效果、表演風格……等等,一切都不由自己決定。
稍微大牌一點的演員能對自己的角色有處理的話語權,但也沒有決定權。
更大牌一點的演員,也許可以對整部戲的調性提出自己的建議。
但《花城》這部戲,特殊就特殊在,周雲幾乎承擔了“藝術總監”的功能,無論是整部戲的調性,還是風格,徐金波和崔喜東都一直跟她保持著密切的交流,聽取她的意見。
現場拍攝的時候,周雲就非常清晰地感受到,整個感覺都跟她拍其他的劇集不一樣。
那些群演們的服裝,都專門熨燙過,不是那種一看就是在服裝間積了很久灰的樣子。
這部劇的投資很大,因為集數多,總投資甚至達到了五個億,可以說突破了劇集的製作成本記錄。
但是,嶽海財大氣粗,篤定這部劇肯定不會虧。
當然,這也跟八臺提前預訂,要在電視臺上星播出有關。
八臺同樣相信押寶這部劇能爆,出了高價購買前三輪播出權。
而海外的幾家流媒體巨頭也因為周雲主演的關係,紛紛表示了想要看片的意向。
更別提嶽海在自己平臺播出,光是商務廣告和會員拉新收入都是非常可觀的數字。
……
這部劇需要的演員多達上百位,非常恐怖。
後面還有一個角色,古槐春要演,是周雲專門給他打電話,請他來演的。
她覺得很適合他。
周雲前面三天都是拍大場面的戲份。
因為群演人數太多,不集中拍完,後面很難湊齊這些人。
崔喜東在拍她的時候,有另一位導演在負責B組的戲份。
這位導演是嶽海直系培養的導演,專門放到這部劇來鍍金的,叫於玲燕。
每天崔喜東拍完周雲的戲份以後,還要見縫插針地去看於玲燕拍的素材。
如果不合格,還要進行重拍。
比起周雲,崔喜東要辛苦多了。
感覺崔喜東肉眼可見地在操勞下瘦了。
周雲讓劉韻平時有時間就多煲點湯,做點補品,給他帶到現場,給他加餐。
她每次去現場拍戲或者閒逛的時候,也得帶著零食,分給現場大家吃。
大家都很喜歡吃那種小包裝的牛肉條,她就買了好幾箱,給大家在現場準備了一個零食架。
“拍這部戲,各個部門的人肯定都很辛苦,現場事情很多,誰都顧不上誰,在現場如果能準備點零食和咖啡什麼的,大家誰需要都隨時可以去拿,也方便。”
大劇組跟小劇組有著截然不同的差別。
周雲在拍《歲》的時候,跟大部分工作人員都認識,彼此間說說笑笑,吃住都在一起。
但是在《花城》的劇組,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周雲也不敢奢望,只能在她的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地讓這個劇組更有人情味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