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承認喜歡一個人會礙於面子而難以啟齒,那表達厭惡也往往異曲同工地因不想把事情鬧大而選擇忍氣吞聲。
周雲和蘇煙之間,大約就維持著這麼一種關係。
其實,蘇煙來“示好”過幾次,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她和周雲的過去不是無法消弭的仇恨,握手言和對兩人來說都有好處。
甚至,蘇煙說過:“我們可以互相幫助。”
周雲心裡面翻著白眼說“去你的互相幫助”,臉上微微一笑,和氣地說:“不了。”
她也感到抱歉,竟然因為認識一個人越久,越無法直截了當地說出那個滾字。
不是因為粗俗,而是因為有太多需要考慮的東西。
總不能面上都過不去,那接下來還怎麼同場拍戲?
更因為宋遲是這部戲的製片人,周雲可不想給宋遲添麻煩。
但劇組這個地方,跟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一樣,絕不可能有持續的相安無事。
周雲不來找麻煩,也會有其他人來找麻煩。
比如羅之秋。
說起來,羅之秋作為左鏡的老闆,本身就是這部戲的出品人和投資人,照理說,她的話語權是很大的。
只不過因為劇組裡有姜辛和宋遲這兩座大神鎮著,羅之秋平時也不出現。
但隨著這一個地方的戲都快要拍完,準備轉場去另一個地方拍攝的時候,羅之秋忽然冒出來,開始挑剔劇組的很多安排。
羅之秋挑剔的事情零零碎碎,一會兒是統籌安排得很混亂,閒置了很多演員的時間,一會兒是道具組耗材太多,增加了道具製作的成本,等等。
這些挑剔落在劇組其他人眼中,便是一個訊號,言而總之一句話,羅之秋嫌劇組現在花錢如流水,浪費太多,往更深層處想一想,又衍生出更多的意思。
羅之秋是不是不滿姜辛拍戲的速度?
如果以其他劇組為參照,毋庸置疑,姜辛拍戲的速度確實慢很多。
現在的電視劇劇組,很少有像姜辛這樣一場戲接一場戲地磨了。
精益求精的精神總是與成本控制和推進進度相沖突。
如果不是因為宋遲,羅之秋也不會做《問心》這部戲。成本太高,風險太大,儘管回報率從目前來看也不低,但是在回款之前,一切都還是未知數。羅之秋是一個相對不那麼冒險的商人,她希望賺錢能賺得有安全感一點。
態度之所以變化,是因為宋遲跟她的關係發生了變化。
合作模式已經發生改變,羅之秋也不用再遷就他。
周雲覺得,如果不是羅之秋異想天開地提出要在劇本里加一個角色,給她公司裡另一個演員來演,宋遲一定不會因為這點事情就跟羅之秋起正面衝突的。
宋遲會選擇忍讓地、但順利地把這部戲殺青。
“反正只是加一個角色,也沒有影響劇情主線,為什麼不呢?”羅之秋抱著雙手,一臉無奈地看著宋遲,好像她在面對一個無理取鬧的小孩子。
周雲很清楚,她很清楚自己這副姿態會讓宋遲更生氣。
宋遲板著臉,說:“羅總,你是在搞笑嗎?”
羅之秋:“這部戲這麼高的成本,你又不是不知道。”
“難道會虧本?”宋遲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