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考慮到不可避免地會不小心違章什麼的,一般一個月也就500到頂了,除非是二愣子,死不悔改亂開車,那這種事就是司機自己的問題了,沸騰出行也不會允許這樣的危險駕駛員長期待在員工隊伍中。
所以沸騰出行在江城這邊打出“月薪5000”,真不是忽悠人,保守點算,就有這麼多,江城這邊如此,其他一線城市肯定更多。
以後新能源汽車一旦出來,司機的收入會更高,因為燃料費會降至12001500元,就按最高1500算,那麼司機的純收入將達到8500元!
如果沒有這麼多,沸騰出行還能把自己50億月的純利潤拿出一部分來,搞一些任務獎勵活動什麼的調控一下,提高大家的收入。
這些優惠政策不光針對司機們,也可以發給乘客們,比如優惠卷、打折卷什麼的。
而作為第三方,沸騰汽車,也同樣是賺錢的。
一臺車,一天兩個班,加起來保守點按500公里算好了,1年下來就是18萬多公里,每年光里程費就收回來45000+,再加不算保險的租賃費,總共5萬左右的入賬,1年生產60萬臺車,這就是300億入賬!
這個收入,基本上能填上第一年造車的窟窿,虧也虧不了多少,後面兩年就是純利了!
儘管這一筆筆賬,只是一個大致的預估,會有許多細節上的問題,但它是有依據的,總體上八九不離十,多一點少一點都有可能,但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肯定不虧!
虧是不可能的,而應該看到底是大賺,還是血賺!
這就是方傑敢搞合同制的底氣!
那麼前世的網約車,到底賺沒賺錢,賺了多少,其實也是能大概算出來的。
當然,別扯什麼優惠卷,那就沒意思了,沸騰出行也可以說每個月發放了100億優惠卷出去,然後倒虧50億,1年鉅虧600億,嚇死你!
其實也不用那麼誇張,否則沒人信,只要算好實際收益,然後隔三差五給司機和乘客發放對應多一點的優惠卷出去,那些沒啟用的優惠卷就是賺的,但賬面上可以確保肯定“不賺錢”,理直氣壯的避稅!
所以,扯淡誰不會?是吧?
總之不扯淡,在一片喧囂聲中,一個月後,沸騰出行對外界宣佈——網約車服務正式啟動,第一批網約車已經投放全國一二線城市市場!
當然,這麼短的時間內,無論是司機還是車輛,都不可能全部到位,目前每個一二線城市也就投放了10002000輛網約車,全國總共投放了不到2萬輛網約車。
這還是突擊培訓拿證的結果,一些此前就有駕照和一定駕齡的司機,比如戴承篪這樣的,經過短期培訓後,又透過相關部門開通的綠色通道,統一組織考試,迅速拿到計程車駕駛員證,擁有了從業資格證,這才開車上路服務。
不過這批駕駛員只是為了配合公司發展戰略突擊上崗的,今後還將進行第二輪、第三輪培訓,確保進一步達到讓乘客滿意的專業服務質量。
前世網約車要想上路,一共有三證,即:針對專業公司的網約車經營證,針對專業計程車的車輛運營證,針對專業司機的網約車駕駛員證,三證齊全才能合法合規上路運營,但很長一段時間包括方傑重生前,其實都沒做到位。
這也給了前世那些利益遭到嚴重侵害的計程車司機、黑車司機,理直氣壯在網上帶節奏詆譭網約車的理由,網約車稍微出點事,就是各種上綱上線——網約車不合法也不合規,比黑車還黑,也太危險,趕緊取締吧!
呵呵……
取締網約車,逼得老百姓不得不繼續坐你們的車,然後被你們繞路、拒載、議價、拼客?
再說句揭老底的話,真要是把近30年的相關案件或是報紙新聞找出來統計一下,大家就會發現,計程車比網約車危險多了,每年行業犯罪率和司乘糾紛率是網約車的上百倍,直到網約車出來之後,情況才漸漸有所改觀!
不過,人家找的這個理由也沒錯,所以今世,方傑決定不給他們這樣的把柄。
經過一番搗騰操作,沸騰出行的全國範圍內網約車經營證,兩個月前就已經到手,車輛運營證在沸騰汽車出場轉交給沸騰出行時,順帶就統一辦理了車輛運營證,司機方面沒搞什麼網約車駕駛員證,而是直接拿的就是計程車駕駛員證。
今世的網約車司機,就是專業跑出租的,當然拿計程車駕駛員證,不需要區分,沒毛病!
一切合法合規!
這就是合同制的好處,司機是公司的正式員工,公司怎麼要求,司機就必須按照要求執行,否則下崗,而不是像前世那樣,網約車司機可以我行我素。
前世網約車司機裡面也有不少害群之馬,這樣的害群之馬,乘客裡面有,計程車司機有,平臺有,各方面都有,之所以有,就是因為一開始規則沒制定好,或者為了一些利益,一些人故意不去規範。
今世就沒那麼多空子可鑽了,全都給我規規矩矩的來,反正方傑不又靠這個賺錢,這叫無欲則剛!
不過方傑這邊無欲則剛了,國內資本們卻不會錯過這樣的賺錢機會,眼睜睜地看著首富一個人在那裡發大財。
的確,國內資本確實暫時還算不清楚這筆帳,不知道出行行業是否掙錢,是否掙大錢,但是有一筆賬他們是能算清楚的:只要不搞合同制,像前世那樣只抽成,其他一概不負責,那就是旱澇保收,幾乎沒有什麼風險!
尤其是,首富發了那麼多優惠卷,相關技術也弄出來了,已經把網約車概念和市場打了個樣,用行話說,未來1、2年內的風口已經敞開了,豬都能上樹,再配合旱澇保收的抽成制,不怕賺不到錢!
所以沸騰出行這邊剛宣佈正式運營之際,國內一些車企、資本立即聞風而動,緊隨其後宣佈正在籌備進軍網約車行業,相關網約車平臺最快明年初就能上線,並且提出了高大上的“共享經濟”概念,允許私家車主也參與進來,為廣大市民提供便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