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能想明白方傑是在暗度陳倉的人,其實極少,而且也只是猜測,拿不出任何證據。
因為一切都是陽謀,方傑在造車行業和網約車行業落下棋子後,整個棋盤就有了它自己的運轉邏輯,自然而然就會演化成現在這個樣子。
這可能就是到了一定地位,有了一定資本後,自然產生的格局和判斷力。
但要說這種格局有多牛逼,其實也不至於。
因為在更大的棋盤上,才是他的主戰場。
比如國際金融市場,就是一盤更大的棋。
但這事兒還得從國內金融市場說起。
2007年5月30日,前世史稱“半夜雞叫”的股災發生了,A股市場上千股跌停不說,大部分股票之後還連續跌了好幾個跌停,其慘烈程度與前世2015年的股災,有過之無不及。
區別僅在於,這次不是“半夜雞叫”,不是凌晨在經濟頻道2臺臨時釋出訊息,而是頭天《聯播》、證券網統一發布了公告:印花稅從千分之一調高到千分之三,且雙向收費!
本來已經牛市了兩年多,漲到了4300點的大盤,此後聞聲一路跌到了3400點才企穩。
這事兒跟方傑可一點關係都沒有,國內證券市場他從未參與,不願參與、不想參與也不敢參與,反正就是眼不見為淨。
所以這次股災對他以及沸騰集團而言,沒有任何經濟損失,無非就是公司裡的一些“股神”真的是虧慘了。
如果知後覺客觀點說,這次調整是對的,因為經濟確實過熱,熱錢太多,這次限制就是國家層面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風控。
而熱錢之所以過多,其中的原因又很複雜了。
除了國家經濟迅猛發展之外,追根溯源,其實跟老美有直接關係。
2001年之後,花旗國為了報復,發動了眾所周知的戰爭。
可這樣一個本應該早已技術性破產的國家,哪來的錢打仗呢?
好在,佈雷頓森林體系下,只要花旗國美聯儲印出來的錢,那就是錢。
於是花旗國大開印鈔機,大水漫灌,拿著紙片在國際上大買特買,貨幣利率也不斷降低,開始了又一輪的薅羊毛。
其他國家的貨幣,包括RMB,都是對標黃金美元的,一看老美無限印錢,那咱們也得印啊,否則咱就吃虧了,也不利於匯率穩定,而匯率不穩定,進出口貿易也會不穩定,進而影響整個宏觀經濟面。
而時間到了2005年,老美該買的都買的差不多了,再放水下去,不光對國際經濟不利,對本國經濟也不利,咱們得細水長流等羊毛下次再長出來,於是就開始加息縮表,這本來就是薅羊毛的基本回收操作。
各國一看,也開始加息,反正秉持的就是: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我也動,誰也別佔誰便宜!
華國當然也開始加息擠水分,但這中間有個時間差。
此前國家招商引資、出口創匯啥的,已經賺了不少錢,也積累了太多的外匯儲備和熱錢,華國已經躍居全球外匯儲備第二的國家,而到了當下07年,外匯儲備已經是世界第一,是花旗國最大的債主國。
為此老百姓們拍手稱讚,覺得很有安全感,大家對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還有心理陰影,當時就是外匯儲備少嘛,大灣區差點被索羅斯量子基金掀翻家底,現在咱們有錢了,不怕了。
既然大家手裡有錢了,又找不到太多的投資方向,那就投資房地產、股市吧。
於是,房價暴漲,牛市也來了。
不過這麼大的一盤棋,絕不是老百姓想的那麼簡單。
此時國家層面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被花旗國薅了一次羊毛。
咱們賺的外匯是多,可那都是紙啊!
美元這玩意,人家那是想印多少就有多少,而咱們賣出去的,是貨真價實的血汗商品啊!
大家算了一筆賬:一張美元紙幣,其印刷成本只要0.55美元,也就是說,對於花旗國來說,凡是製造成本高於0.55美元的商品,或是那些附加值低的產品,都不值得生產,因為還不如直接印錢買!
這也是為什麼老美把低端工廠都甩出去,尤其是甩給了華國,只保留高附加值科技產業的根本原因,邏輯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咱們不能只跟著老美加息,也不能死盯著美元的匯率,而應該多加點息,RMB再多升值一點,控制出口過熱,別把家裡的東西全都換成廢紙了,要控制外匯流入。
於是2005年7月份的時候,國家調整了匯率制度,不再緊盯美元,而是根據市場經濟情況進行調節,同時還弄了浮動匯率機制,具有相當彈性,RMB的匯率也從固定的1:8.25,調整到1:8.12。
即以前1美元能兌換8.25元RMB,現在只能兌換8.12元,RMB兌美元升值了,對出口行業算是不小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