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繞了這麼一大圈,終於講到虛擬現實技術了。
而方傑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最終只是為了推動虛擬現實技術這個“小目標”加速實現。
什麼火星計劃、戴森雲計劃、量子通訊,其實全都是扯淡,他覺得自己有生之年,應該是看不到這些計劃實現了,但是虛擬現實技術還是很有希望的。
也不用太高深的虛擬現實技術,只要能夠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用這種技術玩遊戲就好了。
反正虛擬現實技術在真實操作外太空、外星球上的機器裝置操作之前,起碼要經歷漫長的模擬測試期吧?
畢竟用虛擬成像技術真實操作機器,和模擬操作機器,完全是兩碼事好吧?
實際操作,一個失誤就能造成機毀人亡,損失無法挽回,而模擬操作,可以重來嘛!
現實中宇航員們登上太空之前,不也是各種模擬練習麼?
所以,在火星殖民計劃之前,在戴森雲計劃之前,在量子通訊之前,在虛擬現實工程計劃之前,咱們是不是應該先虛擬現實一下游戲再說?
但是這個真實的目的,不能說出去,自己清楚就好了。
否則還怎麼忽悠人,套路人?
馬斯克“火星一號”計劃自在全球發起報名以來,有自全球上百個國家的8萬多名志願者申請,自中國的申請人有1萬多名,光是報名費就已超100萬美元。
但馬斯克的這個火星計劃故事講的不好,至少方傑對其嗤之以鼻,完全是當笑話來看。
事實上,後來這個計劃被曝是騙局,一些人亦望取回報名費,但都遭到了拒絕。
可即便如此,馬斯克還是活得好好的,不僅婚內不斷出軌成就了3段婚姻6段戀情,妻子和女友不是名模就是明星,還成為了全球首富,成為了無數人的偶像和精神領袖,哪怕他後來在比特幣市場上的騷操作又捲了一大波錢,依然絲毫不影響他的聲望。
什麼叫做笑貧不笑娼?這就是典型。
方傑覺得如果是自己來講這個故事,會講的更好,更有說服力,會更讓人相信,每個步驟都列好了計劃和需要實現的技術。
前世火星計劃和元宇宙概念,都能吸引那麼多的人參與其中,甚至很多富豪也參與了投資,而自己這個故事那可是多重概念的結合體,定然更加具有吸引力!
這樣的話,就能吸引全世界的小白主動把錢送過來研發技術,甚至一些技術大拿也能被忽悠住成為忠實信徒,
大量資金、人才和粉絲們加入到這個計劃中,自然遠比自己單打獨鬥要容易成事得多,有生之年未必玩不上虛擬現實遊戲。
至於忽悠人啥的,其實也沒有吧?
故事中的那些後續計劃和技術,他只是不期待而已,畢竟在有生之年未必能實現的了。
但如果未來地球資源真的接近枯竭,或者人口爆炸已經不堪重荷,那麼這項計劃說不定就是人類的“諾亞方舟”,咱這也是為全人類做了貢獻,進行了前期技術積累是不是?
總之,在策劃和體驗《統治》這款遊戲的同時,受到啟發之下,方傑心中想了很多有的沒的。
實業要搞,這是基礎,但故事也得講,集中全球資源形成合力,否則他很懷疑自己這輩子能不能達成心中所願。
而且現在講這個故事都算是晚了點。
今世paypal創始人之一馬斯克,和前十一樣,在2002年就已經成立了spacex公司,即美國太空運輸公司,並提出了火星計劃。
今年2005年1月份,這傢伙又花了1億美元收購了薩里衛星技術公司10%的股份,顯然是按照既定目標一步步地實現。
而當下,方傑可比人家有錢多了,卻還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搞手機遊戲,感覺就很low啊有沒有?
如果故事再不講起來,國際上那些腦殘粉的資源就都被馬斯克搶光了,這可不行!
不過方傑心知自己最擅長的是遊戲,所以如果要講故事的話,當然還是得從遊戲著手,這叫做揚長避短。
於是在體驗《統治》這款遊戲期間,他心中想的卻是另一款與現實目標和產業佈局有關的遊戲策劃。
名字已經定好了,就叫做《方舟計劃》吧!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