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戰前夜》,即《eve online》是冰島ccp公司開發的一款pc端網遊,該遊戲以太空為背景,主打硬派科幻風,透過構建銀河系星際紛爭的宏大故事和獨特的遊戲機制,打造了一個自由度爆表的宇宙沙盒世界。。
玩家駕駛各式宇宙飛船在成千上萬的恆星系與未知蟲洞空間中穿梭,在遊戲的沙盒宇宙中能進行各式活動,包括採礦、工業製造、科學研究、金融貿易、探索考古以及pvp/pve戰鬥等。
玩家可從事的活動型別隨著相關技能的學習而遞增,即使玩家沒有上線,遊戲中技能的學習也隨時都在進行。
方傑前世就玩過《eve》,玩的是國服。
雖然《eve》03年就正式運營了,但進入國內是06年的時候,那會兒他大學畢業不久剛邁入社會,和所有這個階段的年輕人一樣,正忙著創業賺錢呢,所以遊戲上市後只玩了不到兩個月。
主要是沒時間肝,高達50元的月卡費用也讓他望而卻步。(現在是50,記得最早是60,不確定了,忘了)
直到10年後,方傑財務自由了,才重新返回《eve》玩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敢說自己把《eve》玩透了,只能說可以做到不花錢玩《eve》。
因為《eve》是一款超硬核網遊。
如果要問高玩們,哪個遊戲算硬核,哪個玩家群體夠硬核,答案可能會千奇百怪——但是幾乎沒有人會否認《eve》和eve的玩家。
今世方傑不是沒考慮過自己山寨《eve》,但時間來不及,技術條件也不成熟。
儘管他可以直接花錢收購冰島cpp公司,把這款遊戲納入旗下,但考慮了一番後覺得不值得。
不是這款遊戲不好,而是因為太好了,方傑不想搞成自己的遊戲。
否則的話,玩起來就一點樂趣都沒有了。
就像《武林》、《傳奇》、《金庸奇俠傳》一樣,自己製作的遊戲,玩起來完全沒啥成就感。
自己就是遊戲公司的老闆、遊戲策劃,明明可以走各種捷徑甚至直接修改遊戲資料,可偏偏要自欺欺人地硬著頭皮肝,就算肝出一個遊戲高手,總感覺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就算花幾年時間把《金庸奇俠傳》的遊戲角色肝成天下第一高手又如何?
其實只要幾秒鐘,或者跟運營部門打聲招呼,所有資料就能調成滿級的好吧?
那麼這麼肝遊戲,還有什麼意義?
這種沒有困難,偏偏給自己製造困難的自虐做法,讓方傑總覺得有些不得勁,玩著玩著就感覺失去了樂趣,心中偶爾會冒出一個問題:我這是不是有病?
《金庸奇俠傳》就是這樣的狀況,所以玩到後來,就成了直播教學,變成了一種推廣工作,而不是真正的在玩遊戲。
而且,在國內玩遊戲搞直播,玩家們都認識他,也沒法正常玩。
去了國外遊戲伺服器就不一樣了,誰也不認識你,可以正常體驗,即便有少量華人玩家,大家湊在一塊也是抱團取暖,不至於坑爹窩裡鬥。
所以,《eve》可不能再毀在自己手裡了,這是方傑的私心,作為一名骨灰級玩家,就得找這種無法作弊、有挑戰性的硬核遊戲體驗,這樣玩起來才有感覺,才有成就感。
目前《eve》已經公測有差不多半年時間了,裡面的玩家不算少,每天平均實時線上人數有一萬多人,這個資料在遊戲登陸時玩家是可以看到的。
《eve》在海外就只有一個伺服器,或者說一個遊戲區,所有玩家都在一個遊戲區裡。
因為遊戲最早是在歐洲上市的,所以這個區也被稱之為「歐服」,但實際上就是「國際服」,世界各地的玩家都是在國際服裡玩。
方傑當然也進的是這個國際服。
目前全世界所有玩家加在一起,才1.2萬多人,不算多。
遊戲上市之初,線上玩家不多很正常,當然即便後來《eve》出圈了,由於其超級硬核的屬性,玩家數量也始終不太多,前世國際服最高線上人數也就6萬多人,平常一般是4萬多人線上。
還要看時段,eu白天時段的玩家相對較多,也就是華國這邊凌晨4、5點到上午這段時間玩家較少。
既然是國際服,理所當然的,目前這款遊戲是全英文遊戲,裡面玩家之間交流,也同樣是英文,如果英文學的不好,這遊戲是沒法體驗的。
好在方傑的英語完全不在話下,而看他直播的網友們,則絕大部分紛紛抓瞎,想要跟著過去湊熱鬧都望而卻步。
但這並不影響《eve》這款遊戲對他們的吸引力,也不妨礙他們觀看遊戲直播,甚至每天前來觀看直播的網友比往常更多。
畢竟這款遊戲的模式很新奇,題材又是硬派科幻,還是海外遊戲,裡面的玩家幾乎全都是老外,國人們就很好奇,同時也想看看教主一個人能不能在遊戲裡裝逼。
總之賣點很多,方傑第一天開播時,無數網友就擠進了直播室,一邊對著全英文介面且完全看不懂的硬核遊戲懵逼,一邊像好奇寶寶似的不停地詢問各種與遊戲有關的問題。
“教主,這是啥遊戲啊?”
“教主,這遊戲只有外服嗎?”
“全英文的,特麼地看不懂啊!有中文的嗎?”
“遊戲在哪下載啊?我英語過了四級,應該能勉強玩玩。”
“遊戲收費的嗎?月卡多少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