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網遊大時代> 第365章 明面上的國內首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5章 明面上的國內首富 (2 / 3)

與此同時,美爾雅西服也作為員工福利和獎勵進行發放,併成為公司正式場合的著裝要求,包括方傑自己也是如此,相當於整個沸騰集團給美爾雅西服代言了,還是不收代言費的那種。

以沸騰集團當下的影響力,帶火一款品牌西服那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何況美爾雅西服這會兒雖然式微,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該品牌服裝在國內還是有排面的,沸騰集團上下統一的美爾雅西服著裝,對企業價值和形象本身也是一種提升。

要知道方萬興這一代人非常認可這個高階西服品牌,那就是高階的代名詞,一般人根本買不起,只要在他們這一輩人面前穿著一身美爾雅西服亮相,什麼話都不用說,面子裡子都有了。

當然不管怎麼說,美爾雅西服、沸騰服飾,只是51mai商業佈局期間的一個小插曲,要說方傑花了多少時間精力在裡面倒也不至於,都是順手的事情罷了。

此外其他的服裝公司,尤其是後世那些國內知名的服裝品牌,這會兒也還都沒發展起來呢,而且都集中在江浙溫州地區。

方傑看著情況也分別對這些服裝公司進行了一些注資,不多,有的幾百萬,有的千把萬,既是對民族服裝品牌的一種扶持,也是一種投資,並把這些股份都劃歸給了沸騰服裝。

不過即便只是投資了一點點錢,但佔的股份卻不算少,對他們這些還在蹣跚發展的民族服裝品牌公司來說,這筆錢絕對算得上是一種雪中送炭。

有些公司甚至覺得有點受寵若驚,實在想不明白聞名全國的沸騰集團為什麼會莫名其妙投錢扶持他們這種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感覺像是撞了大運一般。

更幸運的是,沸騰集團注資後,旗下51mai與他們進行了線上銷售渠道的全方位合作,這使得他們這些服裝公司的發展一下子就進入了快車道,只用了不到1年時間,線上服裝銷量就已經超過了線下,不僅利潤大增,品牌價值也很快樹立起來了。

當然,這其中還有方傑的不少舉措,暫且不提也罷。

&nai自這次戰略會議之後,又開始了大踏步的前進,業務從以前以虛擬數字產品銷售,擴充套件到全品類品牌家電、服裝、電子產品,以及部分品牌百貨用品。

所謂的“部分百貨用品”,其實就是化妝品和日用化工品。

這方面沸騰商務除了與國內的品牌商家合作,比如資生堂、大寶、百雀羚這樣的民族品牌之外,主要是直接與韓國SK、CJ集團展開了全面合作。

不得不承認的是,韓國的化妝品以及後世的捏臉技術,在一段時期內確實遠遠領先國內。

而方傑就是學習國家的做法,先引進學習,然後再轉化為自己的東西,至於期間被國外公司賺走了多少錢,只要是合理的範圍內,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何況沸騰集團與SK集團和CJ集團早就達成了合作共識:取之於國,用之於國。

韓國的財閥想來華國這邊賺錢,不是不可以,但廠房建設、公司搭建、人員配置、運營成本……等等等等,只要花錢,就必須花在華國,而且合資公司必須由華國沸騰集團這邊控股。

這就像沸騰集團去韓國那邊成立合資公司一樣,我把華國的產品帶過去賣錢,但在韓國那邊你們占主導地位,都是你們說的算,咱只拿分成。

而到了這邊,你們也可以把你們國家的產品拿過來賣,但得我說的算,我可以帶著你們掙錢,但除了拿利潤提成,其他事兒你們就沒資格管了,公司所有員工包括高層都是我的人,你們派個代表或者財務過來就行。

跨國公司之間的合作,就只能如此,這叫求同存異,吃獨食這種事兒,自己人都不被允許,更不可能讓你一個外人來吃。

當然資本財閥又不是什麼慈善家,實際操作時肯定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以產品的稀缺性和技術壁壘,故意大幅太高價格以賺取更多的利潤,這就要看雙方如何博弈了。

目前來說,沸騰集團在這方面吃了一點小虧,畢竟兩國的經濟收入和國情不一樣。

同樣一款產品,人家在韓國賣80美元,對韓國民眾的消費水平來說只能算中低檔產品,但折算成RMB,就要5、600塊錢,如果再算上關稅,那就是8、900塊錢,對華國老百姓來說都快算是奢侈品了。

不過有一說一,真正吃虧的其實是老百姓,東西賣的越貴,沸騰集團反倒掙的更多。

但話又說回來,能花得起錢買這些高階化妝品的女孩子們,那肯定有錢嘛,或者其背後的男人有錢,這也算是劫富濟貧,幫助國家進行收入再分配了。

要知道去年年底沸騰集團成立大會上,方傑可是放出過豪言的,要捐1萬所希望小學,這些錢就讓她們來出好了,也算是幫她們為國家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反正目前除了沸騰產業園的近百億資金窟窿,他還有希望小學的100個億的窟窿要填,而且必須在5年內做到,否則有些事情就失去了意義。

&nai,發展快遞業,還遠遠不夠,金融工具也得用上。

所以下半年除了忙這些事之外,方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跟海外投行、做市商談51mai融資的事情。

&nai成立以來,應該說自其前身51ka大獲成功以來,凡是國際上叫得上名號的風投公司、資管、做市商,都來找過方傑談融資的事情,而且不止一次,但每次都被他以價格太低拒絕了。

事實證明,他也沒說錯。

每次當投行們以為自己開出的估值已經很合理,但每次事後都被慘遭打臉,然後看著51ka轉型為51mai,越做越大,越做越強。

&nai不像其他的網際網路公司或平臺,吹出來的都是概念和泡沫,講的是故事,實際經營狀況是虧錢的,51mai不僅掙錢,而一直在大賺特賺,甚至可以說一直都是沸騰集團營收的主要來源。

這種眼見為實的利潤,簡直饞死了國際上的那些投行,時不時地就跑來找方傑,蠱惑他把51mai做上市。

當然了,這個過程中沒有我們海外投行和做市商提供的專業服務的話,你們自己肯定是沒法上市的,所以你得讓咱們也入股參與進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