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管怎麼說,這種收費方式更加透明,也成功打擊了ktv行業的亂象,沒有使其逍遙法外,提前7年就讓這個行業開始了合法合規的正版運營,前世的時候是09年才規範運營的。
除了版權費之外,沸騰集團和相關執行監督部門,也跟著喝了一口湯。
比如ktv點歌系統得重新採購更換吧?
那是沸騰娛樂、沸騰科技、沸騰軟體聯合制作提供的軟硬體。
文化、消防、衛生、稅務、公安,時不時地輪流都會來晃一圈,隨便提點整改意見啥的,辦公經費什麼的就有了,辦起事來自然就會很上心。
所以可以說,方傑只用一檔綜藝節目,就撬動了許許多多行業的根基,調動了無數部門和相關人員參與其中,就連國家也參與了進來,關鍵是還獲得了各行各業的好評和稱讚。
當然,ktv行業除外……
時間還是回到8月5日這一天。
《平凡之路》實體唱片瞬間售罄的事情還在發酵期間,全國、全網媒體均對昨晚的《超女》總決賽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在各地許多報紙上甚至是頭版頭條的形式存在。
每一家媒體根據其性質不同,報道的角度也不同。
官媒主要是盛讚這檔高水準、高質量的節目,具有開創性、草根性和政治正確性,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對國家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是國內綜藝節目的標杆和旗幟。
比如央視在《新聞聯播》里居然還破天荒地用了十幾秒的畫面和介紹,報道了昨晚《超女》總決賽的盛事,並且末尾還意有所指地多了一句嘴:“《超女》這樣的綜藝,是樂觀的、勵志的、積極向上的、平民化的,值得推廣和借鑑。而某些電視臺的某些綜藝節目,找一堆明星過來玩玩鬧鬧,除了譁眾取寵、吸引眼球之外,看不到任何積極性的一面,於大眾無益……”
而紙媒們,主要是對節目和冠亞季軍進行了評價,且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李晴確實有作弊的嫌疑,但她只拿了個季軍,這就沒法吐槽了,總還是要給點面子的,而且以往節目中,方傑都自黑過多次了,如果還窮追猛打那就是得理不饒人人,不光不會吸引眼球帶動銷量,反倒有可能遭讀者們排斥。
所以紙媒們基本上都回避了對李晴的評價,最多就是一兩句帶過:“李晴在其天才音樂人男友的幫助下,依然非常遺憾地只拿到了季軍的成績,這個結果倒是有些出乎意料……因方杰特殊的身份和兩人之間的關係,筆者早就斷定李晴拿不到冠軍,但亞軍還是很有希望的,只可惜張少涵的一首《隱性的翅膀》直接奠定了亞軍寶座,真所謂成也方傑,敗也方傑……”
比賽嘛,絕大多數人只關心冠軍,能在文章中把李晴和張少涵兩人的名字帶一筆出來,就算不錯了,那還是為了把方傑帶出來好好評述一番,否則誰會討論她們?
媒體們把更多關注都集中在了本屆《超女》冠軍央吉卓瑪身上:“這個剛剛年滿18歲的藏族小姑娘,以其獨特的民族唱腔和極具天賦的嗓音,並以一首《天路》,征服了絕大多數觀眾,毫無懸念地奪得了冠軍桂冠……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據悉,目前她已經簽約沸騰娛樂,並在公司的安排下,成功被特招進入川省音樂學院繼續進修,讓我們共同期待她的未來……”
各個地方衛視,則是找沸騰娛樂,花了大價錢買下了《超女》總決賽的第二輪、第三輪重播權,相當於變相地認可了《超女》這檔節目的圈內地位和裡面選手的實力,尤其是認可在總決賽晚會上唱響的那些經典神曲,各地方電視堅信,這場晚會哪怕是多重播幾次,都依然能帶來不錯的收視率。
而新興的網路媒體們,在報道上就完全不考慮什麼調性了,既有官腔務虛一類的評論員文章,也有對參賽選手背景身份、唱功實力、小道訊息的深度挖掘,還有對這檔綜藝節目的形式、模式、結構、亮點等純技術分析文章。
尤其是節目裡出現的所有方傑原創的歌曲,都快被網路媒體吹出花來了,這不僅僅只為了給掌控著當下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生態的大佬拍馬屁,不得不這麼做,主要還是網路媒體產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當下國內輿論,主要是掌控在官媒、紙媒和電視臺手中的,網路媒體雖然有三大門戶撐著,但影響力遠遠無法與後世相提並論,何況網民就那麼多,影響力確實有限。
而為了破冰,吸引更多的關注和眼球,給網站創造更大的流量,這些網路媒體就專門撿官媒剩下的資源和各種刁鑽的角度對節目和裡面的歌曲進行深度挖掘。
比如一些業內樂評人、音樂人,或是某些高校的教授們,他們可能算是業內知名人士,但算不上泰斗級人物,還達不到權威的高度,上官媒報紙不夠格,但這些人卻成了網路媒體的香饃饃,被邀請水一水專業性文章。
他們本來也有名利的需求,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成為了網路媒體們的特約撰稿人,有時候他們為了吸引眼球蹭熱度,會極盡所能地從不同角度水文章,於是網上各種各樣看似專業,但又不是很權威的文章一大片。
這些人也就漸漸成為了網路公知,然後其中一些人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開始慢慢變質,更進一步的,很多南郭先生也濫竽充數加入到了這個群體當中,然後就是前世看到的各種毫無下限的操作。
不過這會兒這個群體還是挺單純的,基本講求實事求是、有一說一、對事不對人。
比如有一篇文章就直指真相:“這麼多原創歌曲,而且還是高質量、高水準、不同風格、不同意境的歌曲,居然是一個年紀才剛滿21歲的年輕人,在短時間內創作出來的,這不得不讓我產生了強烈的懷疑。我想,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做到這些,這其中一定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不過文章寫到這裡,這位樂評人又把路線給帶歪了:“方傑是沸騰集團董事長,而眾所周知的是,沸騰集團最近這半年來一直在大肆收購音樂版權內容。以該公司的財力和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人脈、影響力,我有理由認為,這些歌裡面有不少是別的音樂人創作的,只不過是被買斷之後記在了方傑的名下……”
這篇文章前前後後水了5000多字,而且是旁徵博引,說的有鼻子有眼的,各種資料、證據、業內傳聞、小道訊息全都一股腦地堆了進去,看上去好像還真是那麼回事。
不明真相的讀者們看過這篇文章之後,居然還真信了七八分,甚至覺得寫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沸騰娛樂的高層,否則怎麼可能對一些細節也瞭解的這麼“透徹”?
眼看自己的文章獲得了大眾們的高度認可,覺得這個套路非常可行的那位樂評人,立馬又水了一篇文章,而且文章標題取得連方傑看了都忍不住點個贊:《震驚!這些原創歌曲竟然都不是方傑原創的!》
方傑必須得承認,這個標題居然真相了,但是呢……
為毛標題黨+震驚黨提前出現了?
這讓他忽然想到了《我的歌聲裡》的一句歌詞,這可真是「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你就這樣出現,在我的世界裡,帶給我驚喜,情不自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