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雍問了一句可悲嗎?
可是這話又該怎麼回答?
先帝李承遠也是一個有大抱負的人,在他治下的那幾年,大寧的發展也不慢,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現在應該還是他坐在龍椅上,可那樣一來便沒有了現在這如此盛世,對於李承遠個人來說確實可悲了些,但對於大寧來說,當今陛下李承唐能坐在皇位上絕對是一件幸事。
沈冷隱隱約約的聽說過一些關於先帝李承遠的事,可是這種事誰敢拿出來隨便說?
“先帝駕崩,沐昭桐和蘇皇后串謀,打算擁立信王世子李逍然,奈何在這之前老院長一封信送去了東疆,那封信上如果只有老院長一個人的署名也就罷了,裴亭山會來,但會忐忑,為將者忐忑那麼他的刀就會搖擺,就不鋒利,可裴亭山來的氣勢如虹,是因為那封信上還有一個人的名字,所以裴亭山才敢只帶九千刀兵奔赴長安。”
沈冷問:“澹臺大將軍?”
“是啊。”
莊雍笑了笑:“那封信署名是兩個人,一個是老院長一個是澹臺大將軍。”
他的笑容裡有些心疼,看著沈冷的時候有些心疼,因為話說到了這裡就關於沈冷了。
“那天晚上發生了一些事,陛下進京之前的那天晚上。”
莊雍道:“剛剛我和你說過了皇后是一個有心機而又不甘心的人,把她嫁入留王府她已經很不滿意,突然之間她得到訊息說她有可能成為皇后,她會怎麼想?”
莊雍繼續說道:“恰好那天,珍妃娘娘生產,皇后派人偷走了那個孩子交給沈先生。”
沈冷的心裡一驚。
雖然他已經想過無數次,也大概猜測到了一些,可當莊雍這句話說出來後他還是心裡震動,又怎麼可能心靜如水,那是關於他的身世啊。
“不要說了。”
沈冷忽然抬起頭看向莊雍:“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後邊的話不要說了。”
莊雍一怔。
“好,那就不說了。”
莊雍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所以你要聽我的勸,回去之後不要和陛下提及我的事,我不僅僅是為你自己考慮,也為我,你就當是為了我。”
其實哪裡是為他自己,沈冷又不傻,他已經明白了莊雍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麼,這個故事一開頭講的是陛下的父親如何偏心,如何害怕陛下去爭皇位所以打壓,然後講到了沈冷的身世,這話裡話外的意思無非是在告訴沈冷,如果你去爭什麼的話,反而會失去更多。
莊雍用這樣一個故事告訴沈冷,你的位置很敏感很特殊,比任何人都敏感特殊,陛下要給你的你不要都不行,可你自己去要什麼的話陛下可能會覺得你現在心裡有了變化,沈冷當然懂,他不想讓莊雍繼續講吓去也正是因為他什麼都懂。
還有一個原因其實沈冷也懂,如果讓陛下知道了莊雍為了見沈冷一面而親自率軍在外漂泊將近一年之久,那麼陛下怎麼想?
陛下已經覺得沈冷身邊的人太多了些,一旦出什麼意外的話沈冷就會造成巨大的影響,這件事再讓陛下知道,陛下如何能不多想?
“明天你就回去吧。”
莊雍看著沈冷說道:“早點回長安,和陛下說完西疆大戰的事就離開長安,長安城那個地方已經和原來不一樣。”
沈冷嗯了一聲。
是啊,和原來不一樣了,原來太子李長澤在長安的時候,其實不管發生什麼陛下都是站在沈冷這邊的,回長安之後如果二皇子成為太子,那麼陛下是站在二皇子那邊的。
“我知道。”
沈冷笑了笑:“晚上我們吃涮鍋。”
莊雍也笑起來:“好,就吃涮鍋。”
他問沈冷:“你是不是從這直接回長安?走水路的話到湖見道,再走大運河會長安,比你從這會西疆再回長安要快些。”
“先回西疆。”
沈冷看向窗外:“還有件事沒做完。”
三個月後,西疆,後闕國。
後闕國有一座天門山,天門山上有一座天門道觀,這裡曾是道祖雲遊所到之處,曾在此地停留長達數年之久,講學佈道也收了不少弟子,再後來道祖繼續西行不知所蹤,而天門道觀卻流傳下來,時至後來天門道觀的人認為除了他們之外的道人都是偽道,除了他們天門道觀之外的道法都是偽法。
天門道觀的人都是古羌人,他們自己並不知道,當初道祖之所以留在此地講學數年正是因為他們古羌人戾氣太重殺心太重,道祖希望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古羌人變得溫善下來,以道經傳世,以溫和待人,以善念生存,可是道祖應該沒有想到人力終有窮盡時,他的努力沒有任何意義。
大寧西征大軍攻破後闕國之後就兵圍了天門山,生性好戰的古羌人並不覺得在他們的地盤上寧人能如何,後闕國的大軍曾經不止一次的征剿過他們,哪一次不是鎩羽而歸,這裡的地形險峻氣候寒冷,而他們只要上了馬背就是最強大的騎兵,可是這一次他們錯了。
天門山下一戰,大寧戰兵精騎大破古羌族騎兵,然後又攻入古羌族駐地,殺了一個屍橫遍野。
這一脈的羌族和大寧西北地區的羌族不是一支,也非同族,只是都被稱為羌人而已,事實上連西北羌族的人都不承認天門山的人和他們同宗同源。
天門山道觀被兵圍,從這一天開始天門山道觀里人心惶惶,他們不知道哪一天寧軍戰兵會用羽箭給他們來幾次齊射,也不知道會不會死於密密麻麻的鐵標槍之下,可是寧人一直沒有進道觀甚至沒有人來說過一句話,只是道觀裡的人也衝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