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魔?
從表象上來看,修魔者自私自利,大多為欲而活,愛起來極度偏執,恨起來也絕不收斂。
感悟之下,白雲樓不由想到與天音探討過的佛理。
佛,大慈大悲,斷七情六慾,普度眾生,兩相對比,正好走的是兩個極端。
佛修空,魔為欲。
佛宣講大智大愛,無慾無私,無悲無喜。
魔,執著自私,魔由心生,視己為最重。
佛有佛理,魔有魔道。
入魔者無外乎兩種原因,一是為情,二是為欲。
在魔心中,阻我欲者,殺,奪我情者,死。
透過主動吸納魔氣修習魔功,白雲樓洞悉了魔之真意,反倒堅定了本心。
無慾無求的佛做不了,偏執自私的魔也非所願,斬情向道的仙似乎又太飄渺,思來想去,還是人仙之道最為爽利,最合自己心意。
不拒人間俗念眾情,不畏凡塵俗世相擾,進可入紅塵感悟人生百態,退可回洞天福地頓悟大道法則。
最重要的是,有著強大神魂的白雲樓經過這番感悟後,領悟出身為人仙心境的極大優勢。
人仙雖六根不淨,包容性卻極強,只要神魂足夠強大,本心足夠堅韌,便能感悟佛法而不沉迷其間,也能修煉魔功、煉化魔氣卻不生魔性。
也正因如此,白雲樓雖然修出了仙意,卻又可隨時迴歸人仙本相。
此次白雲樓藉著分魂之體修煉魔功,最終衍生出了魔念,算是填補了荊無心沒有魔唸的隱患。
這三個月來,兩人配合無間,白雲樓不僅藉著獻祭魔神隱約探知了天魔的些許習性,也藉著衍生出的魔念和魔氣遮掩,在暗中佈下了大陣。
每次月圓之夜,所有的魔修都要向魔神大人獻上魔晶,所謂的魔晶就是將魔石用神魂和魔氣再次煉化而得。
這些南州人族生下來便將天魔奉為父神,稍有修行資質的盡皆被幾大魔修門派選中,成為魔子。
獻祭魔晶成了每個魔修與生俱來的習慣,連荊無心也不例外。
只是荊無心沒有魔念,無法自己煉化魔晶,這才走上了殺手這條路,憑藉著強大的實力,魔晶自是不缺。
隨著修為漸長,需要獻祭的魔晶也會越多,煉化魔晶會佔用近半的修煉時間,因此不少魔修為了搶奪他人的魔晶可謂不擇手段。
那位僱主也正是看上了同門魔修積攢的魔晶,這才尋到無影門釋出了暗殺任務。
魔晶內蘊藏著精純的魔氣和魔念,不過獻祭之時白雲樓暗中用神覺查探後,這才知曉天魔想要的卻不僅僅是這些,還有那虔誠的念頭。
這些念頭極為凝實,若非這些魔修都會修習神魂養劍訣,勉強還維持著心神的一絲清明,一旦徹底墮入魔道,那麼這些念頭便會蛻變為願力。
還好沒有蛻變成願力,不然還不知如今的天魔會強大成什麼樣子。
雖然這些虔誠的念頭遠不如願力,但經過著數千年的累積,天魔的實力正在一點點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