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這邊還在趕拍攝進度,國內電影市場卻形勢急轉。
繼連續兩日票房突破兩億,上映四日票房達到七點五億之後《港囧》已經成為所有媒體和記者的寵兒。
各種各樣的吹捧更是直接將徐錚和《港囧》吹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好像現在就破了總票房紀錄一樣。
不過只有少部分人發現《港囧》現在這麼熱鬧完全是媒體的功勞。
各大網站、論壇乃至微博所有的吹捧大部分都是來自記者,而觀眾的反響並不是很高,很多人表示完全是衝著徐錚和《泰囧》的名頭去了,結果卻是令人失望。
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在之前一場影迷見面會上,在京城潮陽區,位於市中心的一家電影院中,不到五百個座位的電影院上座率竟然不足一半。
雖然現場因為有大量記者的緣故還是挺熱鬧的,但是那空蕩蕩的作為很好地表明瞭觀眾的熱情並不是很高。
一月十六號小年當天,上映第五天《港囧》迎來票房大跳水,單日票房直接跌破億元大關,只收獲七千萬票房,跌幅達到駭人驚聞的百分之六十五。
一時間整個娛樂圈都失聲了,原本還在大唱讚歌的媒體和記者們竟然一時間都沒反應過來。
不過李木倒覺得這個數字還算正常,上映當天一點六億才是《港囧》真正的實力,後面連續兩天兩億的票房不過是被媒體捧得太搞了,觀眾跟著湊熱鬧而已。
甚至就連首日一點六億的票房還是因為前作的原因。
再加上排片一度達到了百分之八十,已經將潛力完全透支了。
而且這部電影的口碑確實不太好,《泰囧》的成功除了爆笑的情節和三名主演的表演之外還有著親情和友情。
而徐錚照葫蘆畫瓢,在《港囧》中新增了懷舊以及初戀的元素,不過效果不太好,整個搞成了大雜燴。
整部電影其實就是一箇中年文青的約炮之旅,中間強塞進去的一些搞笑、懷舊情結,根本沒有體現出“情懷”這兩個字的精髓。
雖然《港囧》票房暴跌,不過記者和媒體還是有信心的,並沒有因此而看衰《港囧》,只不過吹捧的力度小了很多。
之後的週一到週六《港囧》並沒有如他們期待的那樣反彈,反而每天都在以一個平穩的幅度下滑著。
週二六千萬、週三七千萬、週四七千萬、週五六千萬,週六當天因為是年底最後一天的緣故,大部分人都在往家裡趕,票房創下上映以來新低,只收獲五千萬票房。
整個六天工作日裡只收獲三點八億的票房,上週末四天的七點五億,上映十天總票房突破十億,達到了十一點三億。
十天十一億!
這個成績放在百分十九十九的電影身上都稱得上是大爆了,畢竟整個賀歲檔除了《西遊記之女兒國》之外再沒哪部電影票房超過十億了。
就連張一謀的《金陵十三釵》也不過是收穫了七億多點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