撓撓頭,很是尷尬的笑了笑。怪不得一直感覺腦袋涼涼的沒敢把帽子取下來,原來是大家都覺得他的帽子很好看嗎?原作妹妹也搶他的帽子去玩了誒。
繪玲撇撇嘴還是把帽子還給他,他這次終於規規矩矩的戴上了棒球帽,後排幾人終於鬆了口氣。
全程盯了人家後腦勺四十多分鐘的晁翯三人終於長長的鬆了口氣,步調完全一致的他們對視了幾眼突然笑出了聲。
到達版納主城區,此事時間已經是正午12點,幾人根據推薦尋覓了一家據說當地味道比較正宗的的店家進食。
點菜的主權當然是在晁翯趙梵兩人的手上才對,但是兩人都以繪玲是當地人而且還是小朋友的理由把選單交給了繪玲。
拿到選單的繪玲挑了挑眉,“你們確定要我點菜?”
眾人點頭。
“那我就點一些當地的特色給你們嚐嚐?”
眾人繼續點頭。
餐廳的幾個工作人員抓頭撓耳的有點看不透這群人的來歷?
說全是外國人吧?裡面也還是有很多國內面孔的,而且他們都說的是普通話。
說是國人帶著朋友到國內旅遊吧?有感覺好像制度比較嚴謹,特別是有些人就像是來工作一樣的,一臉嚴肅時不時拿著資料對著店內的一些特色裝飾研究半天。
但是誰能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總感覺,主事的反倒是面前這個看起來很嫩的丫頭和兩個看起來年紀都不是很大的小夥的樣子?這一定是他們的錯覺對不對?!
“老闆,點菜。”好的,我們的繪玲小朋友開始了今天的方言表演。
老闆:嚇?這姑娘難不成還真是本地的?
“撒撇、鬼雞、橄欖皮、香茅草烤魚、烤五花肉、酸扒菜、菠蘿飯、竹筒飯、潑水粑粑、泡魯達最後再來個老奶洋芋!”非常順的把一系列的選單一口氣讀出來,說道洋芋的時候甚至打了個響指。
幾位老外感覺他們這段時間瘋狂補習的種花語白學了,完全聽不懂他們在說些什麼鳥語。
幾個去外國留學歸來的種花學子也蒙了,同樣是種花人,我們的語言差異怎麼這麼大呢?
老闆和工作人員眨眨眼睛:嗯,是本地人沒錯了。
傣家菜用時都不會很長,煮一煮、烤一烤、拌一拌、炸一炸就完成了。
上菜後一桌人都傻了,烤魚、烤五花肉、看起來有點像土豆泥的這三個還好,這個菠蘿和竹筒是什麼?!這個用芭蕉葉包起來一大塊一大塊的是什麼?這個用粽葉包起來一小塊一小塊的又是什麼?而且這些葉子都烤焦了?最後這個飲料,為什麼表面飄著一塊麵包?還有裡面那坨黑黑的又是什麼?
為什麼這些菜越看越害怕?
繪玲看出了這群人的膽怯,很無所謂的說,“雲省的飯菜沒什麼繁複的程式,相比於外省那些精雕細琢的名菜,更注重食材的天然性和原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