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照俠客》by.野亮
1.
一個好俠客的標準是什麼?
俠之小者,打抱不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都不是。
如果你為了行考而好好複習過的話,你就會知道,一個好俠客有著明確的定義,就跟1+1=2一樣明確。
答案就在《郭明義行考真題精講十六講》的第4頁第三段,要求全段背誦。
郭明義號稱“急公好義”,崆峒派出身,雖然武功就那樣,但對於俠客精神的理解沒話說。
他的《十六講》,我也有一本,都快翻爛了。
我們天山派重視基礎教育,除了《十六講》還有紅寶書、藍寶書、《行俠仗義基礎原理》,當年統一購買,人手一套。我每一本都學得透徹,只有我師弟,每樣看了一眼,就把他們丟到了鋪蓋底下,墊腦。
他說,行俠仗義的精神,應當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樸素精神,每個人先天就有,應當向內發掘。從書本上學習這種精神,就好像別人嚼爛了的東西吐出來,你用嘴接著繼續嚼,相當無趣。
我嫌他比喻噁心,半個月都沒跟他說話。半個月後,太師公出關,檢閱山上一百零八個四代弟子,唯獨對師弟青眼有加,說派上的秘傳《內天罡訣法》和《天山三分劍》,怕是隻有他一個人能學會。
我不服,晚上跟他說:“你還不復習書本,年末行考怕是考不過。”
他的雙手背在腦後,一副天真爛漫的樣子說:“行考考的是俠士之心,我已經有俠心了,到時候按照我本心去答,一定能考上。”
事實證明,他對俠心的理解還是膚淺了點,至少沒有郭明義那麼深刻。行考兩次,他兩次都被刷了下來。拿不到執照,就當不了俠客,他只能淪落到在山上掃地。我學成下山後,十年間再也沒見到他。
2.
師弟沒有複習,所以不知道行考的意義。
行考全稱是“行俠仗義資格執照考試”,想要行俠仗義,就得有執照,沒有執照去行俠仗義,就是無照行俠,就是犯罪,刑罰從拘役到死刑不等,視你造成的破壞程度而定。
說簡單點,凡習武之人,必須得有執照,沒有執照,你掛刀佩劍都不行,如果你學的是羅漢拳、八卦掌一類的拳腳功夫,你得自縛雙手才能上街,否則視作等同帶凶器上街。
這還算好的,那些練追風腿的更慘,出門要麼拄拐要麼坐輪椅。
在山上的時候,我們同寢室4個人,我年紀最大,主修醉八仙劍,兼修天長二十四訣。老二世家子弟,修清涼扇,一身踏雪無痕輕功。老三貧寒子弟,最拼命,專練歸虛勁。老四就是小師弟了,不知來歷,什麼都練。
我們四個人,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考行俠仗義執照的理由。老二是次子,得拿個執照撐門面,不然在家裡沒地位;老三是窮苦子弟,要麼考科舉,要麼當俠客,除此之外別無出路,所以練上歸虛勁就算自己絕了後路,如果考不上執照,要廢掉丹田才能下山。
我比起他們兩個,既不太窮,也不太富,但我有個俠客夢,我是懷著夢想拜入山門的。
修醉八仙劍,是因為劍俠就業面最廣。佩劍入江湖,感官上比砍刀或者長槍短匕來得高雅,以後不管是靠大戶還是當街紅,都比其他武器形象分高一些。
天山六部內功心法,天長二十四訣是最難練的,之所以修它,是因為入山門前,我閱盡當世大俠後發現一個規律:那些地位超然的隱世高人,沒有一個年齡在70歲以下。
這很好理解,活得長本來就是一項稀罕能力,等你的同輩死絕了只剩你一個,江湖裡舉目望去都是你後輩,這個叫你叔叔,那個叫你伯伯,你想不德高望重都難。
所以我才選修天長二十四訣。天長二十四訣延年益壽,只要我少跟人打架,活得超出平均水準不難。
我的夢想就是成為地位超然的隱世高人。我的目光始終看到我70歲以後。在我20歲、30歲時可能泯然眾人,但我70歲時,必是人見人拜的絕代大俠。
3.
某天晚上我們寢室四個偷溜到後山喝酒,藉著皎潔的月光,我們談起以後的人生。
老三說我別無他想,只想趕緊考上行俠執照後,到福威鏢局謀個鏢頭的差使,賺錢補貼家用。爹孃供我學武到20多,早已滿手老繭。
老二則說,我也別無他想,只想考上執照,去靠大戶。
我聽了他們的想法,甚是無語。我對老三說:“你家裡雖窮,但你好歹是天山派弟子,出去當個鏢頭,說出去你不覺得丟人我還覺得丟人。”
老三面色黯然:“大哥你不知,我身份卑微,大戶搭不上線,歸虛勁又是內功,耍不出花活,以我的武功,想靠打賊徒、領懸賞過日子太不現實。鏢頭雖然說出去不好聽,但月錢一月一結,提成不少,只要在道上吃開了,危險比干別的小多了,這錢能穩穩到手上不比什麼都強嗎?”
老二拿鐵骨扇遮住自己半邊臉:“老三,你說大戶搭不上線我就不樂意了,論大戶,還有比我家大的嗎?”
老三看了他一眼:“我的武功資歷,你家能瞧得上?”
“這是什麼話?怎麼會瞧不上?就憑你是我兄弟,那也得瞧得上!”
我打斷老二的話說:“你得了你,你剛才不還說要去靠大戶嗎?”
“我說的靠大戶,就是靠我自己家。”
老三望著明月,對天空朗聲道:“此生不願錦帽貂裘、鮮衣怒馬,只願每月都賺得一些銀錢,置幾畝薄田,娶妻生子,養家餬口,奉養老人,以全孝道,報父母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