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星期二,東京的天空來到了一年中最藍的時候。千臨涯坐在起居室裡,再一次拿起了毛筆。距離他上一次做這種事,已經過去了2個月。
上次他是照著家藏秘傳寫了一副“一期一會”,那副字被狡詐的田鼠太郎毛掉了,所以現在的茶室裡的壁龕上是空無一物狀態,對於一個茶道世家來說,非常不像話。
之前想著回去上課,就這麼想了一週,也沒來得及付諸實施,原因就是除了壁龕,茶室裡其他地方更不像話。比起回學校上課,拯救顧客預約迫在眉睫的茶室更加緊急。
磨好墨後,他靈光一現,在紙上筆走遊蛇起來。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
算起來,今年也是癸丑年,令和三年,歲在癸丑,這日子寫《蘭亭集序》,正是應景不過。千臨涯都被自己的風雅給迷倒了。
“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嗯?”
他寫到這裡,微微感到有點不對勁,掏出手機,開啟中文版的萬年曆,5月4日這一天下方寫著“青年節”,而在5月5日也就是明天,赫然寫著“立夏”。
這哪是暮春,這已經算是春天的彌留之際了!今天是2021年春日的最後一日!
就算寫出來,這副字最多也只能掛一天就過期了。千臨涯氣得當時就想把紙給撕了。
換了張紙,他開始重新考慮該寫點什麼應景的。
這個星期,他一直在緩慢而堅定地重新恢復茶室往日的模樣。
對於開一場正式的茶會來說,要準備的東西太多了:不光是字畫,花入裡的花卉,茶具上的茶釜、各類物件,以及服裝,都需要重新準備。
之前花入裡還一直插著枯荷,本心上那裡應該是一朵鮮荷,至少一年前是鮮荷,一直沒更換,就一直枯在那兒了。
還有茶釜,家裡的幾尊茶釜已經賣掉抵債了,亟需購置新的;茶巾、衣物、各類小物件,都需要換上時令款式。
茶道是一種非常講究時令節氣的道,在細節上功夫很深。
比如3月用的茶釜叫吊釜,能給人初春輕盈悅動感;夏天用葉蓋洗茶盞,能讓客人感受到涼爽;秋天中置爐火,一方面是暖和,一方面也比較文青……
一般的茶室也就罷了,如果宗千家在這些方面沒做好,他之前費盡心思營造起來的形象就白費了。
一週以來,茶室裡的各類東西算是準備了個七七八八,最後讓他最為頭疼的,便是茶點了。
茶點,是茶道中的重頭戲。雖然它不是主角,但不少人還就是為了吃它來的。
一場茶會,先點濃茶,再點薄茶。濃茶很濃,薄茶也不薄,共同點是都很傷胃,因此需要吃點心墊一墊。
在喝茶前吃的點心,就是茶點了。茶點又叫“茶懷石”,“懷石”是禪宗說法,指的是僧人聽經時飢餓難耐,在懷中懷抱石頭以止飢。表示求佛心切之意。
最初的茶人多是僧人,受“禪茶一味”思想影響,“懷石”這個詞被借了過來,成了指代茶道里用的點心的詞彙。
在茶人這裡,“懷石”又有了新的含義:“縱使無米之炊,懷抱石頭捂熱乎了,也要獻上給客人,以示自己的好客之心。”
由於茶道是講究時令之道,每個月份、每個天候、每種場合,都要用不同的茶點,這導致懷石餐的菜譜越來越多,最終發展成一個很龐大的體系。
後來,懷石餐脫離了茶道,另立門戶,一些高檔餐廳專營懷石餐,成了日本高檔料理的代表性名片……這便是“懷石料理”的由來。
正是因為這種來歷,導致“懷石料理”有兩個特點,一是貴,二是少。
貴是因為茶道體系下沒有東西是不貴的;少是因為本來是佐茶點心,一開始就不是為了讓你吃飽。
所以如果你在日本肚子餓了的話,還是建議不要去吃懷石料理。
現在的千臨涯,正是為了“茶懷石”傷透腦筋。
茶室的吃茶費很貴,但貴得有理由,如果正式茶會,他弄兩塊和菓子打發客人,絕對會被噴到倒閉的。
所以他最近一直在學習茶點做法。用了一週時間,他只搞明白了一件事:自己並不適合做料理。
他就是廚房裡的人形天災,遇見他是每一種食材的悲劇。
妹妹夢葉倒是有料理天分,可家裡已經有個學渣了,他希望夢葉專注於學業,不希望她再分心。
還有一條路子,便是他想辦法從“茶藝大師”那裡刷技能,如果運氣好,說不定可以刷到料理方面的技能。
所以他一直在抽空和宮城美咲線上聊天,一週來熟絡了很多,但宮城和他關係變好後,有點百依百順,從她身上壓根刷不到技能,全是一二點的自由技能點。
醍醐琉璃子的接近計劃還在醞釀當中,在擺平自家茶室之前,還沒到回學校的時候,她身上的翻倍獎勵自然也無從刷起。
自己不能做茶點,就只有求助場外觀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