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胤接到了聖命,立刻是打點行裝,到父母的墳前辭行。
對於母親馬王妃,劉胤始終心懷一份歉疚,他重生在這個世界,按理說和這個世界的人並沒有什麼血緣親情,但馬王妃對他無私的愛,卻讓劉胤感受到了一種深沉而熾烈的母愛,關懷著他,愛護著他,可惜這麼多年來,劉胤一直忙於征戰,無瑕去報答這份母愛。
本想這一次可以有時間在母親的墳前守孝,聊表他孝子之心,但邊關軍情再起,又是無法耽擱和推脫,劉胤只得再次懷著巨大的遺憾,離開cd,返回了洛陽。
從cd北,一路經劍閣漢到長安,這些地方,都是劉胤曾經戰鬥的過的地方,所有點點滴滴,都湧了心頭,讓劉胤是唏噓感嘆不已,這十六年的風雨歷程,是一條血淚凝結的道路,其的坎坷艱辛,也許只有劉胤和他身邊最親近的人,才可以理解得到。
劉胤有功無疑是非凡的,劉胤的功勳無疑是輝煌,而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光鮮亮麗的表面,看到了勝利時刻的歡呼和萬人擁戴,但又有誰能看得到他所付出的汗水甚至是鮮血又有多少?
最早追隨劉胤北伐的蜀將士,現在倖存的不足十分之一,絕大部分的人都倒在瞭解這一路的漫漫征程之,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從cd到洛陽,甚至到極北的荒漠,蜀子弟的鮮血灑遍天涯,他們都是無名的英雄,許多人甚至連姓名都不曾留下,但他們卻成為築大漢帝國的一塊塊基石,雖死無悔。
儘管他們之的絕大多數人已經看不到今日大漢的煌煌偉業了,但這些無名英雄所築的豐碑,永遠也不應該讓後人遺忘。
這一路行來,再也聽不到金戈鐵馬鼓角錚鳴,所到之處,皆是一片和平之象,百姓安居樂業,士農工商各安其位,這讓劉胤無疑是欣喜不已,覺得所有的一切付出都是值的,如果伐吳成功,真正地實現天下大一統,國泰民安,四海靖平,又將該怎樣的盛世之局?
懷著這樣的憧憬,劉胤回到了洛陽,面見了劉諶。
在路,劉胤早已早擬好了伐吳的方略,到了洛陽皇宮之,與劉諶是秉燭夜談,一直到雞鳴三遍,燭臺燃盡,兩人方才議罷。
此次伐吳,劉胤提出的核心要素是速戰速決,遲則生變。西陵之戰的結果,徹底地改變了吳漢之間的格局,隨著暴君孫皓的被殺,周處陸機陸雲這些名臣名將的登臺,吳國的政壇,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
對於吳國而已,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新的皇帝,新的朝臣,帶來的是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儘管季漢在蠢蠢欲動,但吳人在西陵大捷之後,對季漢的畏懼感也不再那麼的深厚了,所有的人都相信,在新皇帝的統領之下,吳國必然可以保留江東的半壁江山,與季漢劃江而治,分庭抗禮。
所以劉胤提出的伐吳策略是速戰速決,現在季漢在國力和軍事,都對吳國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唯一欠缺的水軍在王濬的督建之下,也漸成規模,並且在永安長江水戰之大展神威,重創了吳國水軍,依目前漢軍水軍的戰力,完全有能力沿江而下,與東吳水軍一決雌雄了。
水軍一直以來都是漢軍的短板,而現在漢軍水軍的建成並形成不輸於東吳水軍的戰鬥力,這無疑給劉胤提供了極大的信心。
當年的曹魏不可謂不強大,但數度南征,最多也只能是飲馬長江,隔江眺望一下江南的風光而已,赤壁之戰過去了幾十年,無論是曹魏還是司馬晉,都沒有找到行之有效地攻破長江防線的辦法,這一道浩淼的天險,成為了橫亙在北方鐵騎面前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讓他們一次次望江興嘆無功而返。
想要征服東吳,必須要解決的是長江天險的問題,只要突破了長江天險,吳國沒有再可以依仗的本錢了,只在束手待斃的份。
這些年雖然劉胤一直出征在外,徵鮮卑、討遼東,平三韓、滅倭國,打越打越遠,忙得是焦頭爛額,但此次劉胤出征之前,早有所安排,由傅僉駐防南線,主持南線大局並負責籌備伐吳的一切準備,包括王濬在益州打造戰船組建水軍,經過這幾年的籌備,伐吳的準備工作進行的基本已經是完成了。
如果不是胡濟在西陵吃了一個大敗仗,嚴重地擾亂了漢軍的軍心士氣,劉胤對滅吳之戰還是有九成九的把握的。
不過算如此,劉胤對伐吳之戰還是有著九成以的信心,如今季漢國力鼎盛,軍力強悍,沒有理由打不敗被孫皓整個烏煙瘴氣的吳國。
儘管孫皓已經掛了,但他統治了十五年,專橫暴虐的十五年所遺留下來的種種後果不可能完全地消除掉,吳國國力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算吳國有興之君有興之臣,但沒有時間的話,一切都是枉然。
所以劉胤不可能再給吳國東山再起的機會,或許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之後,吳國的將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現在它改變的機率,幾乎是為零的,積重難返絕不是隻憑著一位睿智的皇帝和幾位才識明斷的大臣要可以改變的。
但三年五年之後,誰又能保證現在的格局不會改變呢?劉胤自然不會去賭,如果說現在劉胤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那又何須等到三年五年之後呢?
劉胤回到了軍營之,受到了漢軍的將士無的熱烈擁戴和支援,尤其是此番胡濟兵敗帶給漢軍的傷痛,讓他們格外地懷念起劉胤的領軍時代,那才是真正的所向披麾,無敵於天下。
劉胤諸軍皆巡視了一番,各軍將士都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用來迎接他們的雍王回來。
巡視完畢之後,劉胤召軍級以的將領前往軍帳議事,共商伐吳大計。
showread(;
手機使用者請瀏覽 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