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第三期裡邊唱的歌曲《前路》(我編的)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電子編曲令人眼前一亮,作曲也相對成熟,只是稍微有些不太完美的是他歌裡的內容不夠。
或許這就是前輩們所說的閱歷和經歷得到的經驗才能夠彌補的,也是許多新生代歌手的通病。
當然徐來並不在此列,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看好徐來的音樂。
他的音樂不拘於風格,也不拘於“新舊”,歌曲的內容充實卻並不顯得冗雜,這在他的年紀能有這樣的能力和經驗,這簡直就不可置信。
就像是尹道賢對徐來的某句評價:你沒法理解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會擁有三十歲、四十甚至五十歲時才能擁有的視角。他是天才啊!
“謝謝謝謝!能夠得到徐哥的一句誇獎,我覺得製作那首歌吃的苦都值了!”孫一洲開玩笑道,隨後對徐來發出了邀請,“徐哥要不進來坐坐?我們聊會兒?”
“行!”徐來欣然接受孫一洲的邀請,他們倆年紀相仿,也不是什麼自閉的人,有共同語言的情況下徐來並不排斥交朋友。
孫一洲的房間和徐來的房間構造差不多,只是他的房間內除了樂器外,還多了一個合成器。
“那是我專門帶過來的合成器,徐哥你也對電音感興趣嗎?”孫一洲看徐來專門關注了他的合成器,便隨口問了一句。
徐來點了點頭:“有一些瞭解,但沒有系統地去了解過。”
“如果徐哥你要是感興趣,我隨時歡迎你來找我交流。”孫一洲推了推鏡框,對徐來發出了友好的邀請。
“那肯定沒問題。”徐來笑笑。
兩人接著對立著坐下,孫一洲坐在了鋼琴面前,徐來坐在他前邊和他隔了一架鋼琴。
看孫一洲又坐在鋼琴面前,徐來順口問了一句,“一洲剛才你是在寫曲子嗎?”
“沒,就找找靈感。”孫一洲搖搖頭,隨後想到了節目需要備曲,便問徐來:“徐哥你這次準備的歌曲是要炸一炸嗎?”
“炸倒不是,具體什麼樣保密,等兩天後開始demo互聽就知道了。”徐來賣了個關子。
“喲呵,那我可就期待著了。”孫一洲聞言一笑,沒有再過多詢問。
接著,他跟徐來聊起了徐來寫的那幾首歌,對他的創作能力表示推崇,畢竟徐來和他年紀相仿卻在音樂方面比他強了好大一截,這不得不佩服,兩人之間的差距是肉眼可見的。
差的遠了,自然也就沒什麼嫉妒可言,全都變成了推崇。
兩人作為年齡最小的兩個唱作人,一個94年的,一個96年的,也就是網友們口中所說的新生代歌手這一次的交談就像是結了盟一般,就像孫一洲說的那句話。
“好好搞一波,讓大家看看年輕人的力量,老的也並不一定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