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師從宣紙右端往左畫,先用淡淡的墨色,輕輕渲染出一片朦朦朧朧的空濛山色。
接著,畫師描繪近景,先勾勒出一些山石,再畫出一片茂盛的樹林,把一座寺廟圍在當中。
過了密林之後,畫師用毛筆尖蘸了幾乎不可見的一點墨,淡墨一掃,柔柔地勾出了遠山、大河。
淡淡的留白,立刻讓畫卷有天地遼闊之感。
畫師頃刻間創造了一種遨遊于山水之間的體驗,先帶你走進密林中的寺廟,感受寺廟的香火。
離開寺廟之後,面前大河奔湧,河面開闊,令人心曠神怡。
正當眾人享受空靈、悠遠之境時,畫師突然畫出一面陡峭的懸崖絕壁。
峭壁下方的大河上,一艘漁船錨定,船頭蓑笠翁,撒出一張大網。與此同時,幾艘客船從遠方慢慢駛過來,風帆揚滿。也許是商賈滿載而歸,也許是遊子歸家……
巨大的峭壁之上,出現一座淡雅的茅草亭,幾位行山之人正在亭中觀景。
過了這座懸崖之後,有一座架得很高的石拱橋,橋的中段有座雕樑畫棟的八角亭,亭中人高冠錦帶,端坐於此,煮酒烹茶,靜觀山水。
畫師行雲流水,在畫卷左側,又平添出諸多陡峭山峰。山巒起伏,迢迢山路。在最遠處的山峰腳下,有一座窄窄的竹橋,一人白衣飄飄,從橋上走過。
如仙媛一曲作罷,畫師也應聲罷筆,潑墨山水,一蹴而就。他將此畫命名為《溪山清遠圖》,用來鈐蓋在畫側。
看畫者,彷彿身在雲端,由遠至近,既能俯瞰全景,又能洞察入微,帶有很強的動感。
畫師看著自己的大作,搖頭晃腦,得意不已。他端起酒碗,連喝三盞,大呼盡興。
圍觀眾人,齊聲叫好,紛紛解囊相購。一名商賈最終勝出,一擲千金,買下這幅傑作。
……
酒肆打烊後,一人來到作畫的桌案前,將一張宣紙平鋪在桌案上。只見他掏出酒葫蘆,呷了一口酒,丹田一發力,將一口酒噴在宣紙上。
匪夷所思的事發生了。
水墨之色從宣紙上滲出。宣紙上漸漸現出峰巒、山石、竹叢、寺廟、村舍、漁舟、遠帆……
正是剛才那幅《溪山清遠圖》!
來人莫測高深一笑,慢慢將宣紙捲起,裝入畫筒中,負在身後。
處理好這一切,來人掏出筆墨,在雅間的粉牆上畫出一扇門,口唸咒語,穿牆而入,消失不見。
------題外話------
註釋
《溪山清遠圖》乃是南宋畫家夏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件作品寬46.5厘米,長接近9米。不是一件絹本作品,而是紙本的,是用10張紙拼起來的。這麼長的一件水墨山水畫在紙上,非常壯觀。
1秒記住獵文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