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曾說,朕和五姓七望家族素無矛盾。這幫家族,到了今天,論道德功業、論文治武功,都沒啥出眾的,不過仗著祖上來頭大而已,嫁個女兒就要親家無數錢財做彩禮,朕真不知道世人看重他們什麼?
到了中晚唐時期,文宗皇帝就直接酸熘熘地說:“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我家都當兩百年皇帝了,反倒還不如崔家、盧家嗎?)
可見天下政權、地位變化快,但移風易俗變化卻慢。大唐雖然不再有門閥制度了,但門閥大族的特權仍然是存在的。
李唐皇室面對這些高門大姓尚有自卑和委屈,民間對大姓家族的推崇,更是蔚然成風,深入人心。
清河崔氏就是公認的五姓七望家族之首。
白復自幼長於巴蜀,出身寒門,與中原這些家族素無來往。後來因徐太傅的關係,才與關隴貴族有了交情。
獨孤、長孫等家族南遷後,朝堂中空出大量職務,五姓七望家族迅速將家族子弟安插進去,導致門閥之風再次瀰漫京城官場。
這些世家子弟仗著叔伯在朝堂為官,鮮衣怒馬,為非作歹
眼見紈絝子弟為禍長安,白複果斷出手,以雷霆之勢,殺掉博陵崔氏和范陽盧氏子弟,這才讓五姓七望家族心生顧忌,不敢太過放肆。
見白復如此心狠手辣,五姓七望家族雖然拿這位手握兵權的準駙馬沒有辦法,但也不願與之往來。上朝時,五姓七望家族自動聚在一起,把白復排斥在外。
白復不以為然。
白復與朝臣交友,有一條原則:“通天下之志”,找志同道合的,而非以利合。
白復謹遵徐太傅教誨:“勢利之交,無不凶終隙末”,因為權勢而結交朋友,不會有好的結果。
所以,若志同道合,哪怕官職低微亦或者過氣的老臣,白復也不嫌棄;反之,縱然對方權勢滔天,朝堂黨羽雲集,白復也不深交。
白復個性鮮明,愛憎分明,身邊很快聚集了一批才華橫溢之輩,既有寒門士子,也有不少皇族和關隴貴族子弟,以年輕人居多。隱然有少壯派對抗老臣子的趨勢。
五姓七望家族根深蒂固,門生故吏遍佈天下。
白復運兵如神、百戰不殆,軍中威望甚高;大江南北、水陸綠林、黑白兩道皆有兄弟。兩相比較,白復以一己之力扛旗,絲毫不落下風。
肅宗居高臨下,樂見這種牽制之勢。朝堂軍界、廟堂江湖、一張一弛、相互制衡,最利於自己穩坐龍椅。所以,肅宗樂得坐山觀虎鬥,坐享其成,並時不時以駙馬為名,刻意放大白復的權力,讓其在與五姓七望家族的對抗中,勢均力敵。
……
清河崔氏族長崔微的請柬,看似一場簡單的家宴,背後卻是破冰之旅。
號稱天下第一望族的清河崔氏主動向白復伸出了橄欖枝,白復會接招嗎?
一旦白復欣然赴宴,賓主盡歡,就意味著某種勢力平衡被打破。肅宗會坐視不理嗎?
天下寒門子弟終其一生,最夢寐以求的三件事:進士擢第,娶五姓女,編修國史。
如果白復知道崔氏要將嫡女許配給他,他能抵住誘惑嗎?更何況此女乃是豔壓群芳、嬌豔欲滴的崔荀煙?